土壤中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nowte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研究多环芳烃的污染分布状况,了解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可以为污染控制提供可以参考的基本数据。现有的污染源辨识方法存在源辨识失真的缺陷,不同源辨识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多环芳烃溯源的准确性,利用多环芳烃单体同位素来追溯这类污染物的来源越来越受关注。但多环芳烃单体同位素分析方法的精度不高和准确度差限制了其溯源的准确性。针对美国环保局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通过对气相色谱-气体同位素质谱仪仪器分析方法和前处理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士壤样品中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气相色谱分离多环芳烃的色谱柱升温速率和载气流速对PAHs的δ13C值的影响,优化了气相色谱分离条件,色谱程序升温过程:初始温度60"C,保持5min,再以4℃/min升至320℃后保持1Omin,载气恒流2.0ml/min。优化了气相色谱-气体同位素质谱仪的程序升温进样口操作参数:进样口为无溶剂分流程序升温模式,无分流时间1.5min,进样量:5μL。进样口温度55℃,蒸发温度55℃,传输温度320℃,溶剂蒸发时间2.5mmin,样品传输时间1.5min,进样口梯度压力为40psi、60psi、70psi。优化了GC-C接口氧化炉温度,氧化炉温度为950℃,还原炉温度640℃。利用毛细管预柱改善了多环芳烃色谱峰的峰型(进样量5μL),使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芘峰强度分别提高了200-300mv,苯并a芘和苯并g,h,i驼峰宽分别减小了22s和14s。在优化的仪器条件下,16种PAHs(其中三对同分异构体分别按一个峰计算)的δ13C测定精度在0.1‰0-0.45‰之间。GC-C-IRMS测定3种多环芳烃和两种替代物内标的单体碳同位素比值与EA-IRMS测定的碳同位素比值相差0.01%o-0.63%o,在仪器的误差范围内,认为GC-C-IRMS仪器分析方法不会造成多环芳烃单体的碳同位素分馏。研究了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和不同规格的硅胶固相萃取小柱的净化效果,500mg规格的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和500mg规格的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在实验设计的上样量(杂质:PAHs=30000ng:3000ng)下均有穿透,但硅胶固相萃取小柱除杂效果和分离效果优于3二氨基固相萃取小柱。选择1000 mg的硅胶固相萃取小柱,优化了淋洗溶剂,采用正戊烷和正戊烷:二氯甲烷=70:30(V/V)连续洗脱方式,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对合成样品除杂效果明显,大部分未分峰干扰被去除,测试本底低,色谱图上基线低而平缓,5m1正戊烷: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淋洗,多环芳烃的回收率为74%-128%,相对标准偏差2%-13%(n=6),16种多环芳烃δ13C值测定精度在0.1‰-0.89‰。高杂质含量样品需要二次净化,易挥发的萘的回收率降低到65%,二次净化的相对标准偏差为8%-20%(n=6),613C值测定精度在0.1‰-0.7296‰之间。无论是一次净化还是二次净化,净化后的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与添加标准的单体碳同位素比值相差0.01%o-0.99‰,认为净化过程没有造成目标化合物的同位素分馏。用实际样品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可移动的土壤胶体是地下环境中较为活跃的成分,其对污染物的运移具有易化作用。研究其易化运移规律,可以为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选取我国具有
分包工程成本控制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的施工范围划分、严谨的成本预控方案、优秀的分包队伍、按时适量的工程进度款支付、完整的过程资料、正确合理的索
针对FPSO软刚臂单点系泊系统出现过的系泊腿失效及背向工况风险事件,以渤海某16万吨级FPSO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FPSO及单点系统在百年一遇海况下的载荷效应,通过统计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同时也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本文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烧结厂大规模地安装和使用烟气脱硫设备,进而产生大量的烟气脱硫副产物,目前各类脱硫技术面临的共同难题就是如何高效处理脱硫副产物。本文在参考国内外
钢渣是原料在炼钢炉中各元素被氧化后生成的氧化物之间相互固溶、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钢产量国家,如何对其钢渣的高效回收利用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能够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人类健康还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相比于传统的VOCs处理方法,低温等离子体法具有处理效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针对单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利用范围及强度不断加剧,人地矛盾以及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曰益突出,由此引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