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放到国际市场上,其通过在海外其他国家中设立子公司或跨国并购的方式来进行海外扩张,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打造竞争优势。当前,企业的这种海外扩张行为得到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广泛关注。即使是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他们绝大部分的生产经营活动却依旧是在母国市场中完成的,也就是说跨国企业具有很高程度的母国足迹。而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是否能够对其后续的海外扩张行为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但当前却鲜有研究者去关注这一问题。尽管当前有研究者从跨国企业的经营情况出发,探讨和分析了跨国企业经营情况对其后续的海外扩张行为的影响,但这些研究都是将跨国企业的经营情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未能够重点关注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指的是跨国企业的母国足迹)对其后续海外扩张行为的影响。一方面,跨国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并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因为跨国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除了包括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外,还包括了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经营情况。将跨国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便难以准确揭示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对其后续的海外扩张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跨国企业当前的绝大部分经营活动依旧是在母国市场中完成的,这也表明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与其在海外市场上的经营情况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且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更加重要,因为跨国企业绝大部分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母国市场中完成的。因此,从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即跨国企业的母国足迹)出发去进行探讨对其后续的海外扩张行为的影响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此外,由于跨国企业在制定行为决策时,其往往除了会关注跨国企业当年的经营情况外,还会将跨国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与其前几年的经营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而能够了解跨国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经营情况的变化,从而能够动态地了解跨国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怎样的,即了解跨国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是相对平稳的还是起伏非常大的,且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的变化势必会对其后续的海外扩张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基于绩效反馈理论,本研究探讨和分析了跨国企业的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与其后续的海外扩张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跨国企业的冗余资源、国际化经验和CEO开放性的调节作用,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以能够弥补前人相关研究的缺陷,丰富当前的研究成果。为了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本研究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海外投资数据及中国上市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活动状况,共收集了399条可用于分析的数据。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检验,本研究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1)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当跨国企业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越大时,其越倾向于进入与母国环境差异大的国家中去。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其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反映的是跨国企业连续几年内在母国市场上经营情况的平稳性和可持续性。跨国企业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是通过将跨国企业当年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与其前几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对比之后得出的,反映的是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相对经营结果,能够揭示出跨国企业当前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情况偏离其原有经营情况的程度。跨国企业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越大,则表明跨国企业当前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严重偏离了其稳定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内的经营不受控制,其不能够实现平稳的、可控的和可预测的可持续性经营和发展。但对于企业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稳定的、持续的、可控的平稳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其也是企业或组织为之努力和期望实现的一个目标。跨国企业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越大,表明跨国企业当前偏离此预期目标的程度就越大。根据绩效反馈理论的主要观点,组织或企业的决策是有限理性的,其决策是一个探索和识别备选方案的过程。当跨国企业的母国足迹波动程度越大时,其为了解决其当前偏于期望目标(指的是实现可控的、持续的平稳发展)这一问题,就会进行一系列的“问题搜索”,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和方案。在进行问题的搜索时,其首先会进行“本地搜索”,通过在其已有的知识范围内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但由于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反映的是跨国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活动状况,而非某一时点的经营活动状况。因此,跨国企业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越大,表明跨国企业当前的“本地搜索”是难以为跨国企业提供相应解决方案的,“本地搜索”在解决跨国企业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上是失效的。为了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跨国企业就必须要进行更为远距离的探索,因为远距离的问题搜索或者是探索性的问题搜索更能够帮助企业去获得问题的优秀解决方案,且远距离的探索则能够打破组织现有的惯例,带来新的知识和解决方案。根据绩效反馈的相应观点,企业绩效与其期望目标偏离的程度与搜索的强度正相关,也就是说偏离期望目标的程度越大,其进行搜索的强度和意愿也就越强。且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的风险承担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决策者更可能采取更为冒险或冒进的战略决定,其更加关注的是探索问题的机会,而非所面临的风险。企业在进行问题的搜索时,其往往会导致企业做出重大的改变,打破其现有的传统组织惯例和商业实践,进行重大的战略调整。因此,具体到跨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情形中,当跨国企业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越大时,其更有可能通过采取一些高风险或激进的海外扩张行为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波动程度越大,表示跨国企业对远距离的搜索更为迫切,从而也就更愿意采取冒险的海外扩张行为,即更愿意进入那些与其母国环境差异大的国家中去。(2)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跨国企业当前所拥有的冗余资源能够正向调节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与其后续的海外扩张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较于低冗余资源的跨国企业来说,那些拥有更多的冗余资源的跨国企业,当其母国足迹波动程度越大时,其更愿意进入那些与其母国环境差异大的海外国家中去。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冗余资源的存在是组织或企业进行搜索的一个基础,特别是对于那些更为远距离的搜索行为。组织或企业所拥有的冗余资源越多,就越有利于组织在面临动荡和不确定的状况下进行问题的搜索和探索行为。因为当企业或组织所拥有的冗余资源较多,其便可以更好地对不熟悉的领域进行探索,进而获得与现有知识存在显著不同的新知识,从而为组织或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冗余资源可以作为缓冲剂,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或组织应对内外部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威胁,帮助企业实现更加有效、灵活的发展战略,而不必坚持传统惯例和实践。组织或企业所拥有的冗余资源为企业或组织在进行问题探索时提供了更多试错的机会。拥有更多冗余资源的企业或组织在进行问题的探索时,其更加关注的是企业或组织当前的问题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解决,而非企业或组织当前在进行问题搜索时所花费的代价,即组织或企业所拥有的冗余资源促进了其对相应潜在机会的寻求。因此,组织或企业所拥有的冗余资源越多,其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也就越强,其越可能去进行之前由于资源限制而未能够采取的一系列探索行为。所以,相较于那些冗余资源较少的跨国企业来说,拥有更多冗余资源的跨国企业,当其经营出现问题需要进行问题搜索时,其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行动,其更会打破当前已有的组织惯例和实践,进行一些风险性较大的战略决策和战略调整,在国际化情境中,其也就越可能采取比较冒险的和激进的海外扩张行为。(3)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经验正向调节了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与其后续的海外扩张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较于未拥有国际化经验的跨国企业来说,那些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验的跨国企业,当其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越大时,其越会进入那些与母国环境差异较大的海外国家市场中。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经验其能够帮助跨国企业去识别海外市场上的相关知识、信息,以及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别,且能够帮助跨国企业去获得更多海外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而能够优化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决策制定;其次,跨国企业所拥有的国际化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扩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其缓冲了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使得其管理者低估了真正的国际市场扩张所面临的风险。因为跨国企业当前拥有越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其管理者或决策者在对海外市场进行风险和收益的评估时也就变得更加的自信和激进,从而使得管理者更加关注国际化扩张中的机会而非风险,进而加速了跨国企业后续的国际化扩张进程。在这种情况下,跨国企业会对国际市场上所面临的风险不予重视,从而在国际扩张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上更加得大胆和冒险。因此,相较于国际化经验缺乏的跨国企业来说,拥有丰富国际化经验的跨国企业在海外扩张行为上变得更加的积极和冒险。(4)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跨国企业的CEO开放性正向调节了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与其后续的海外扩张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较于封闭性的CEO来说,那些拥有开放性的CEO的跨国企业,当其母国足迹的波动程度越大时,其越会进入与其母国环境差异较大的海外国家市场中。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因为相较于那些封闭性的企业CEO来说,开放性的CEO更愿意去打破组织的传统惯例,改变组织当前所遇到的困境,并会更加积极的寻求和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以及商业实践。当跨国企业的母国足迹波动程度越大时,表明跨国企业当前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和发展遇到了越多的阻碍和问题,跨国企业为了改变当前的经营发展状况,就需要去搜索解决问题的答案,去寻求新的知识来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而开放性的CEO是具有更强求知欲的,其更倾向于解决组织内外那些比较复杂并且比较突然性的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开放性的CEO来说,他们更加会倾向于采取一些变革性的战略行动,而不是坚持以往的组织惯例。其次,开放性的CEO是更加喜欢挑战组织内的权威、常规以及传统惯例的。对于开放性的CEO来说,在其观念中,组织的管理和常规是用来不断打破的,企业需要不断的革新自己。相较于封闭式的CEO来说,开放性的CEO更愿意去接受以及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其在思路上更加地开阔,更能够接受一些非常规的、与现有观点存在显著不同的新观点和新想法。而对于那些封闭式的CEO来说,在面临困难和问题时,其是更加愿意从已有的组织惯例或者商业实践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封闭式的CEO坚持传统以及惯例,是不太可能去接受一些新的挑战的。封闭式的CEO表现的相对保守以及传统,其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对新的机会和知识进行探索和追寻的。因此,对于开放性的CEO来说,在组织或企业遭遇到危机的情况下,其首先会对组织或企业现有的传统、惯例和规则表示出敌对,而后去制定和实施主动的组织战略变革。所以,相较于封闭式的CEO来说,开放性的CEO在海外扩张行为上表现的更加积极和主动。当跨国企业在母国市场上的经营发展遇到问题时,开放性的CEO更加倾向于采取较为冒险和大胆的国际化扩张行为,即更有可能去进入那些与其所在的母国环境存在差异比较大的海外市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