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519d对口腔鳞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she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miR-519d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miR-519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生物学作用以及潜在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miR-519d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及潜在分子调控机制,为口腔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519d在口腔鳞癌样本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探究DNA甲基化对口腔鳞癌中miR-519d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MTT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划痕实验探究miR-519d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表型的影响;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免疫印迹实验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预测并验证miR-519d在口腔鳞癌中的靶基因;运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分析miR-519d对口腔鳞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miR-519d在口腔鳞癌中显著低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可能与miR-519d在口腔鳞癌中低表达有关;体外实验证实miR-519d可显著抑制口腔鳞癌细胞迁移、侵袭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且miR-519d的调节作用是通过靶向细胞中MMP3分子来实现;此外,MMP3在口腔鳞癌中显著高表达,与miR-519d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且MMP3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结论:miR-519d通过靶向调节MMP3基因调控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该结果为口腔鳞癌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和帮助。
其他文献
目的牙周炎是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进展受到糖尿病的影响。在炎症性疾病与糖尿病中,花生四烯酸脂氧合酶代谢途径可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明确牙周炎及伴糖尿病牙周炎中脂氧合酶的表达谱,并初步阐明脂氧合酶在牙周炎及伴糖尿病牙周炎中的致病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牙周炎牙龈组织临床样本,明确了牙周炎牙龈组织中脂氧合酶家族的表达谱,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索差异表达的脂氧合酶的致病机制
目的:了解口源性口臭相关舌苔微生物的组成情况,分析实时定量PCR技术应用在口源性口臭相关细菌检测中的可行性,为更好地诊治口臭提供思路。方法:运用SYBR Green荧光染料法实时定量PCR对20例口源性口臭患者和20例健康对象舌苔样本内的中间普氏菌、wadei纤毛菌和小韦荣球菌这三种细菌的丰度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分析这三种细菌的丰度与各口臭气体的相关性。结果:wadei纤毛菌和小韦荣球菌在口臭病例组
目的:牙龈厚度对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非常重要,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增厚牙龈。课题组前期研究提示浓缩型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可以增加牙龈的厚度,但其潜在机制不清。本研究旨在探究CGF促进牙龈组织再生的临床应用和内在机制。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名患者随机分为Bio-gide膜组和CGF膜组,择期行牙周加速成骨正畸术(periodonta
研究目的:牙周病与男性精液参数异常的相关性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比较男性精液参数异常组和正常组的龈沟液、精液环境中重要炎性因子的差异,为探索牙周炎通过龈沟液微环境影响男性精子质量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依据。研究方法:募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就诊于第九人民医院的21至48岁男性共74位,将研究对象根据精液检查结果分为精液参数异常组与精液参数正常组,每组各37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
研究目的:比较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龋病和牙周炎患病率的差异;其次,比较两组之间龈沟液和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了解这些炎性因子在龈沟液和血清中的相关性,以及与牙周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纳排标准的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患者作为血透组,同时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口腔检查的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DMFT指数来评估龋齿状况,采用可视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石指数、
为了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通过等离子喷涂法在C/C表面制备了Si C/Al2O3内层和Zr B2/Si C/Ta2O5外层的双层涂层,通过XRD,SEM和EDS分析了涂层烧蚀前后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成分分布。烧蚀前涂层表面没有裂纹并且内层与基体、内层与外层之间结合良好。元素Zr、Si、Ta在涂层表面的分布相近,涂层表面成分分布均匀性良好。通过氧乙炔火焰在1800℃下对涂层的抗烧蚀性能进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内源性抗菌肽LL-37对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s)的增殖,迁移和成牙本质/成骨向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健康的第三磨牙或因正畸拔除的年轻恒牙,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CAPs,并用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和多向诱导分化实验对其进行鉴定。体外培养的SCAPs经LL-37诱导后,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
目的:分析腭部腺样囊性癌(ACC)的特征性CT表现,并将CT显示邻近神经孔道侵犯特征与患者预后行相关性分析,探讨CT在腭部ACC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初诊并经外科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腭部ACC患者9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颌面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记录患者术前CT形态学表现、平扫及增强CT值、和临近解剖孔道侵犯情况。搜集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定期
目的:基于CBCT数据,我们应用Materialise-Mimics Research software21.0软件来测量分析特定牙齿的牙髓组织/牙体组织体积比(pulp/tooth volume ratio,PTR),从而寻找内在规律,推断中国上海汉族青少年人群的牙龄。方法:本研究共搜集272位患者的CBCT样本,其中包含139位男性及133位女性,最小年龄为8.08岁,最大年龄为19.92岁。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临床上约有10%-15%的病例虽经反复多次常规根管治疗迁延不愈进而发展成为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手术是解决上述临床棘手问题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研究上颌中切牙根尖切除手术及后续冠修复在不同咬合状态下对牙体及牙周应力分布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根尖切除长度和冠修复方案的指导。基于离体牙Micro-CT扫描图像数据及解剖,通过逆向建模得到正常上颌中切牙及其牙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