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新探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LEOBB_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学是传统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礼”之学既包括礼仪程式和名物制度,也包括义理学说即思想观念。历史上的礼学实际上是注疏学,这是一种以对礼仪程式和名物制度进行考订注疏为主的学问。固然这为后人乃至今天我们了解礼学的历史奠定了基础。从现代学术的角度看,礼仪程式和名物制度与义理学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它们总是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根据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三礼”不仅体现为名物制度史,也体现为观念史和思想史。近一、二十年来包括台湾学者在内,有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有不少论著问世。笔者则试图着重从对“礼”的观念分析入手,以“三礼”为基本材料,对礼与宗教、礼与道德、礼与法、礼与政治的关系诸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考察,力求揭示中国古代的“礼”的精神内涵及其社会功能和历史影响。从根本上说,中国古代的“礼”既有宗教属性,又有道德属性,还有法的属性和政治属性。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礼”起源于原始宗教,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保留有原生宗教的性质和内容,这就是礼的宗教胎记。然而,随着人们社会化生活的深入和广泛,以及认识能力和理智水平的提高,在某一历史时期,“礼”的宗教精神逐渐内化,内化为道德自律的精神;在稍后的历史时期,“礼”的宗教精神又逐渐外化,外化为法的他律的精神。最终,“礼”还和政治产生联系,“礼”的宗教的、道德的和法的精神都表现出政治的功能,从而成为国家政治赖以实行的多项原则依据所在。宗教的、道德的和法的原则都是人们行为的自我约束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着维系社会秩序稳定与和谐的作用。表现为“礼”的多项原则规范,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也是如此。
其他文献
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聚焦公共健康教育的效果,采用OLS方法实证分析了接受公共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接受健康教育可以显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防控常态化下居家延续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80例脑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及
9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郭迎光副省长在省农机局王立伟局长、省农业厅吴志宏副巡视员、省农机局张培增副局长、太原市政府毋青松副市长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我省信联集团玉米
长白山作为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最高的山峰,保存了最为典型和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在长白山北坡的红松阔叶林带,树种丰富,生物繁多,形成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生活于其中的动物
21世纪以在世界范围,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世界上的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调整其经济发展政策,试图增强其区域集团的综合经济实力,改变已经形成的世界
背景自从1910年Maynard教授提出糖尿病与肿瘤可能相关的概念以来,已有大量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与肿瘤具有许多潜在的共同危险因素,如炎症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
阐述了提高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维修服务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维修服务水平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