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由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秸秆掺混改变地表糙率,减轻雨滴打击引起的土壤结皮,影响降雨产流过程及坡面水流的流速和水动力学参数。表征坡面水流水动力特征的流速和水动力学参数是影响降雨侵蚀和产流输沙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总量为160 mm的降雨过程中,不同秸秆掺混量(0(对照)、2、4、8 t/ha)、降雨强度(80、120、160 mm/h)和坡度(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由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秸秆掺混改变地表糙率,减轻雨滴打击引起的土壤结皮,影响降雨产流过程及坡面水流的流速和水动力学参数。表征坡面水流水动力特征的流速和水动力学参数是影响降雨侵蚀和产流输沙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总量为160 mm的降雨过程中,不同秸秆掺混量(0(对照)、2、4、8 t/ha)、降雨强度(80、120、160 mm/h)和坡度(10、15、20°)的流速和水动力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影响因子的响应特征。采用电解质脉冲边界模型方法测量秸秆掺混坡面的降雨产流流速和水动力弥散系数,计算相关水动力学参数(雷诺数、弗劳德数和阻力系数)。结果表明,降雨历时影响坡面流水动力特征,但是没有改变流态,在裸土坡面和秸秆掺混(4 t/ha)坡面,水动力特征变化过程以累积降雨量约为100 mm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累积降雨量达到100 mm之前,流速、雷诺数和弗劳德数随累积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达西-维斯巴赫阻力系数随累积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累积降雨量达到100 m m之后,流速和弗劳德数随累积降雨量的增加而趋于稳定,雷诺数和达西-维斯巴赫阻力系数随累积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坡面水流的流态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在裸土坡面,水流为超临界层流;在4 t/ha的秸秆掺混坡面,水流为次临界或临界层流。秸秆掺混坡面的水动力学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幅度较小,裸土坡面的水动力学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幅度较大。以累积降雨量为100 mm时的试验数据,分析秸秆掺混量(0、2、4、8 t/ha)、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坡面降雨产流流速和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秸秆掺混量为0、2、4、8 t/ha的坡面降雨产流流速的平均值分别为0.17~0.23 m/s、0.10~0.17 m/s、0.09~0.13 m/s、0.06~0.11 m/s。与秸秆掺混量为0 t/ha的坡面流速相比,2、4和8 t/ha秸秆掺混量的坡面分别使流速降低28.44%、44.09%和55.56%。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使流速增大,且两个相邻降雨强度和坡度之间流速没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对实测流速进行拟合,确定系数大于0.92,表明拟合方程能较好的预测秸秆掺混量、降雨强度和坡度对流速的影响。秸秆掺混削减坡面流动力(雷诺数、弗劳德数和水动力弥散系数减小),增加阻力(阻力系数增大),改变坡耕地降雨产流的流态,4 t/ha及以上的秸秆掺混量使水流从超临界流变为次临界流。以累积降雨量为100 mm时的流速和流量计算雷诺数、弗劳德数和达西维斯巴赫阻力系数。结果表明,秸秆掺混对坡面降雨产流的流态有显著影响。随着秸秆掺混量的增加,雷诺数和弗劳德数减小,达西-维斯巴赫阻力系数增加。4 t/ha及以上的秸秆掺混量,使水流从超临界流变为临界流和次临界流。秸秆掺混使水流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减小,0、2、4、8 t/ha的平均水动力弥散系数为0.020、0.011、0.007、0.005 m2/s,相邻的两个秸秆掺混量对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影响没有显著区别(P<0.05)。秸秆掺混一方面可以削减水流动力,使水流趋于平稳;另一方面秸秆增加了水流路径的曲折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流的紊动性。秸秆掺混对坡面水流流态和阻力特征有显著影响,降雨强度、坡度和降雨历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秸秆掺混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研究及其模型预报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给出了π-正则半群的若干性质,利用正则半群的全正则子半群格的相关性质,研究了π-正则半群的全π-正则子半群格的性质与特征,得到了π-正则半群的全π-正则子半群格是分配格,0-分配格和链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研究了π-正则半群的Green*等价关系和夹心集.
TiN薄膜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硬质薄膜,在切削刀具、模具、地质钻探、纺织工业、医疗器械、汽车制造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其性能逐渐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通常,生物种群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食饵-捕食关系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描述符合实际情况的种内或种间关系的动力学行为,在生物种群系统中应考虑Allee效应、恐惧效应、时滞、线性收获等因素.因此,本文建立了两类多因素生物种群系统并研究了其局部稳定性、Hopf分支及最优控制问题.第二章提出了一个具有Allee效应和线性收获的时滞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系统,其中浮游植物通过产
传染病学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近几年,一些突发疾病不但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由于短期内很难研制出针对这些突发疾病的有效药物和疫苗.这样,防止疾病大规模爆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专家给出科学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并将这些信息传播到每个人让他们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以免被感染.此时媒介影响就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讨论具有媒介影响的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第二章建立了具
家族寒冷性荨麻疹中有一种家族患病与人类16号染色体上磷脂酶Cγ2(phospholipase C gamma 2,Plcg2)基因缺失20至22号外显子密切相关,这种缺失引发了多个白细胞亚群中信号传导异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水下网络的相关研究。但由于水声信道长延迟、能量衰减大的特性导致陆上成熟的网络协议不能直接应用于水下网络中。因此,根据水下网络的特点进行专门的水下网络通信研究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水下网络MAC协议是水下网络的关键技术,决定了水声信道资源的分配,其会直接影响水下网络的性能。本文系统介绍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与MAC协议的相关内容,对
随着水声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水下组网的研究正在逐渐兴起。水下传感器网络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水下场景的应用,是由大量具备计算能力和声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系统,广泛应用在水下资源勘探、污染监测、灾难预警以及辅助导航等多个领域。然而,由于水下环境复杂且研究的时间太短,目前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相关技术还不完善,仍有很多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水下网络跟陆地网络的通信环境截然不同,现有的路由协议无法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影响全身大、中动脉的慢性进展性疾病,脑血管狭窄和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以及严重存在形式。在老年人口剧增和城市化进程快速转变下,动脉粥样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同时具备精度高分辨率、全天候、穿透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的成像雷达。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SAR图像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多,高维的数据处理成为图像处理过程中的一大重点。数据降维技术是图像数据的特征提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由于SAR图像的每一个数据都是一个高维的数据集,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无法预料的“维数灾难”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维数对数据处理产生影响的问题,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各种处理时就必须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排放不仅能够造成臭氧、光化学烟雾和细颗粒物(PM2.5)等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催化氧化技术在众多VOCs末端治理技术中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物等优势,成为VOCs末端治理最常用的技术之一。Co_3O_4材料兼具尖晶石结构和过渡金属的优异特性,常用做催化剂用于VOCs的催化氧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