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是美国二战后杰出的剧作家。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创作源泉,创作了许多成功的剧本,包括《玻璃动物园》(1945)、《欲望号街车》(1947)、《夏天与烟雾》(1948)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等。本研究以《欲望号街车》为目标文本,运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防御机制和白日梦理论,重点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布兰琪和斯坦利的错觉,探究其与作者田纳西·威廉斯个人经历及创作动机的关联。第一,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布兰琪和斯坦利错觉的具体表现——布兰琪念念不忘南方文化,认为贤淑和文雅能自动地带来幸福。但是她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和丈夫的自然本能和欲望。她所谓的优雅生活只是错觉;斯坦利本能地抵制南方做作的文雅文化,完全接受他生活其中的粗俗的社会现实,既现实又精明能干,充满了竞争力,代表二战后粗俗而充满生命力的一代。然而,他的生存和自以为是的胜利是以别人的痛苦为代价的。第二,阐释布兰琪和斯坦利错觉的实际效果——他们借助错觉这一特殊方式补偿心理的失衡,减轻心理压力,维持虚妄的自信。从这个角度看,布兰琪和斯坦利隐退于各自的错觉中并非消极的生活态度,而是生存的另外一种方式。第三,揭示剧中主要人物的错觉和作者经历及创作动机的关联。研究指出,《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借助文学创作表达的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白日梦。另外,从情感共鸣的角度来说,《欲望号街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可以放纵地享受隐藏在自己精神世界的白日梦,而不用担心受到外界或者自我的责备。《欲望号街车》剧中人物产生错觉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本研究尝试挖掘和解读人物深层次的心理状态,有望启示人们认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提醒人们应该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追求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保证精神世界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