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西北地区处于科尔沁沙地南缘,该地区土壤类型为风沙土,主要特点是土壤贫瘠,含沙量高,松散易流动。风沙土结构松散,受水力侵蚀影响很大,因此明确辽西北风沙地土壤抗蚀性对辽西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特征、机械组成特征、根系特征、力学特征、土壤养分与容重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辽西北风沙地土壤抗蚀性评价体系,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大小,筛选辽西北风沙地最佳评价指标。结果如下:(1)各土地利用方式的平均土壤容重表现为花生地最大(1.59g/kg),大扁杏果园最小(1.52g/kg);花生地0-20cm层有机质含量是40-60cm层的3.89倍,大扁杏0-20cm层有机质含量是40-60cm层的4.42倍;荒草地的平均饱和含水量(23.39%)和毛管持水量(21.39%)最高;平均田间持水量表现为樟子松林地(18.31%)最高,大扁杏果园(19.07%)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根干重密度表现为大扁杏果园(0.66g/cm~3)最高,花生地(0.03g/cm~3)最低;花生地的总根长密度(2.73cm/cm~3)和根系平均分叉数密度(51.49个/cm~3)最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层深度根系的体积密度与根系平均直径表现花生地>樟子松林地>荒草地>大扁杏果园。(2)不同样地平均土壤粘聚力规律表现为花生地(16.94kpa)>樟子松林地(14.69kpa)>大扁杏果园(10.48kpa)>荒草地(9.67kpa);土壤内摩擦角表现为荒草地(27.92°)>花生地(27.82°)>樟子松林地(27.75°)>大扁杏果园(22.62°);土壤休止角表现为花生地(39.72°)>樟子松林地(38.14°)>荒草地(36.86°)>大扁杏果园(35.13°)。(3)辽西北风沙地土壤抗蚀性指标体系由土壤持水状况、机械组成、根系状况、土壤力学性质和土壤养分与容重五部分共15个指标组成。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粉粒含量、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容重、砂粒含量和根体积密度与土壤抗蚀性呈极显著相关,饱和含水量与容重相关性最高,是评价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综合抗蚀性表现为荒草地最强,樟子松林地次之,花生地和大扁杏果园最差。建议当地土地利用方式选择草地或者林地。该论文有图16幅,表5个,参考文献9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