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因素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睡眠因素与糖尿病患病率、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之间是否分别相关。研究睡眠时间的长短及睡眠质量的高低对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是否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的调查问卷对古城、金顶、苹果园、模式口、老山社区的40岁及以上居民在社区医院现场进行问卷采集、体格检查等。遵循自愿原则。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糖尿病病史及其他疾病史和用药史、生活方式和体格检查,同时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将所有问卷内容数据输入数据库。从数据库中提取睡眠与糖尿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相关数据,分析睡眠对糖尿病的发生及其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纳入研究的社区中老年人问卷19,065份(剔除睡眠和心血管终点事件方面相关数据不完整的问卷)年龄为40-93岁,男女比例为1∶1.84。   1、社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4,564人,患病率为23.94%   2、社区中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04%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79%   3、社区中老年的糖尿病影响因素。分别经过单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多因素分析后,先后排除睡眠自我评价、午睡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总时间。结果显示:睡眠因素中的打鼾与睡眠质量对患糖尿病的危险有统计学意义,打鼾中偶尔打鼾与经常打鼾(OR=0.862,95%CI0.789-0.941)、从不打鼾与经常打鼾(OR=0.876,95%CI0.794-0.966)这两组都有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中,不好与良好(OR=1.134,95%CI1.025-1.254)有统计学意义。   4、睡眠因素对社区中老年人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睡眠自我评价是社区居民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5、社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校正混杂因素,先后排除睡眠自我评价、是否打鼾、午睡时间、夜晚睡眠时间和睡眠总时间,只有睡眠质量差对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害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不好与睡眠质量良好(OR=1.59995%CI1.087-2.351)、需服安眠药与睡眠质量良好(OR=1.76395%CI1.189-2.613)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与经常打鼾和睡眠质量不好相关。打鼾:偶尔打鼾与经常打鼾(OR=0.862,95%CI0.789-0.941),还有从不打鼾与经常打鼾(OR=0.876,95%CI0.794-0.966);睡眠质量不好与良好(OR=1.134,95%CI1.025-1.254)。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与睡眠质量不好相关。睡眠质量不好与睡眠质量良好(OR=0.59995%CI1.087-2.351)、需服安眠药与睡眠质量良好(OR=1.76395%CI1.189-2.613)。提示睡眠因素是社区中老年人群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社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5年临床分离的细菌分布及G-菌耐药变迁情况,以了解目前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我院所有临床分离菌采用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分别按各年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1.细菌分布情况我院4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菌31632株,各年分别占19.2%(6067/31632)、22.9%(7237/31632)、29.8%(9435/31632)、28.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前后体内SDF-1/CXCR4生物轴表达的变化,及其在体外循环引起的中性粒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CPB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