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F-1/CXCR4生物轴参与体外循环中中性粒细胞迁移机制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m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前后体内SDF-1/CXCR4生物轴表达的变化,及其在体外循环引起的中性粒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CPB组)及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照组)的患儿各15例,测定体外循环前后血浆中SDF-1的浓度以及中性粒细胞CXCR4m RNA和蛋白水平,并以体外循环前后血浆作为趋化剂,与体外循环前后提取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交叉趋化实验。结果:体外循环后,CPB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XCR4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SDF-1浓度变化显示出了相同的趋势;趋化实验结果表明,CPB组体外循环以后血浆对体外循环以后的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效应增强最为显著,且这一增强作用可以被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所阻断,而对照组在四个处理因素下趋化效应无明显变化。结论:体外循环可激活心脏直视手术患儿SDF-1/CXCR4生物轴,并介导中性粒细胞的迁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5年临床分离的细菌分布及G-菌耐药变迁情况,以了解目前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我院所有临床分离菌采用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分别按各年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1.细菌分布情况我院4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菌31632株,各年分别占19.2%(6067/31632)、22.9%(7237/31632)、29.8%(9435/316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