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启动,课程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单靠校内的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目标的需要。这必然要求学校提前做好准备,积极主动开放学校,走进社区,挖掘多种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满足师生需要,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乡土资源具有独特性,并以其生活性、乡土性、操作性等优势影响着我国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中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是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具体体现。乡土资源紧扣当地实际,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所在地区常见、常闻、常传的,将乡土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体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课程资源与乡土资源概说。课程资源是一种教育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更具体地说,课程资源就是支持学科教学,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当地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利用乡土资源的重要意义。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资源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部好教材。将乡土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是贯彻“由近及远”教学要求的实际措施,也是“生活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这部分着重从多方面说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第三部分,乡土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利用现状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利用乡土资源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问题包括:教师对乡土资源的相关理论了解不充分,利用意识仍较为淡薄;教师对乡土资源的利用空间狭窄,利用方式单一;外部因素尤其是学校对利用乡土资源的支持力度不够。原因包括:教师自身的原因;新课程培训没有落到实处;当前应试教育机制的制约。第四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积极利用乡土资源的原则和策略。在原则方面,包括适应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时事性原则;在利用策略方面主要从教师的乡土资源观,教师对乡土资源的了解和把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乡土资源的利用以及学校为乡土资源的利用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四个角度进行具体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