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成共识是社会协商的最终目的。围绕促进社会共识,电视问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我们圆桌会》为考察对象,以新媒体为研究背景,从“社会参与意愿——协商实施路径——平台功能提升”三个方面研究电视问政的社会协商功能。具体分析电视问政平台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起公众参与、是否真正发挥了社会协商功能、其实施路径是什么、还可以怎样进一步发挥社会协商功能。通过这些研究,考察新媒体背景下实施社会协商、达成共识的可行路径。在社会认知方面,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并结合问卷调查法,对“公众借助电视问政参与协商的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受众愿意通过电视问政参与社会协商,经常收看该节目的市民,更认可这种方式;参与过协商的市民,比没有参与的市民更认同这种协商方式。在实施路径方面,本文基于电视问政两个案例,采用实证研究,考察“民众话语权”和“偏好转换”实现情况。研究发现:通过电视问政平台组织市民、专家等进行对话,可以实现有效的社会协商,有助于促使这些群体由城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电视问政社会协商功能的基本路径是:新媒体自由表达——电视问政平台组织面对面协商——形成共识——推动科学决策——影响新媒体表达。实践表明,这些形式的协商对话不仅可以达成一定程度的理解,而且可以推动问题解决,缓解网络舆情中的紧张对立情绪。在功能提升方面,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深度访谈法,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电视问政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新媒体背景下,社会协商面临着“社会心态失衡”、“渠道碎片化”等困扰。电视问政应在媒介融合中提升社会协商功能:注重官员及各方的制度化参与、积极推动协商成果的制度化落实。本项研究对于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处于复杂舆论环境中的协商民主理论具有推进意义,也为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开展更有效的社会协商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