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髋臼骨折为常见的严重损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发生率逐年增加。由于骨折涉及关节面,并常常伴有髋关节脱位,因此处理时需关节面解剖复位并坚强的内固定,以便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后期出现髋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形成。目前锁定钢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治疗髋臼骨折临床上仍以普通重建钢板经术中塑形后固定为主,其存在术中塑形费时费力,塑形后会降低钢板强度等风险。如不慎将螺钉打入髋关节,严重时术后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为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以唐佩福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髋臼骨折后路解剖型锁定钢板。该钢板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得髋臼后壁解剖形态数据,具有严格贴附的解剖形态,不仅避免了术前折弯塑形,保证了钢板强度,还能使螺钉方向避开髋臼的重要解剖结构,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还能获得更大的骨把持力,有助于更加牢固和安全的固定。该钢板具有无需临时塑形、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本实验将采用体外生物力学方法验证新型锁定钢板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普通重建钢板进行对比。2、研究目的:研究新型锁定钢板和普通重建钢板在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强度及生物力学特性,通过对两者之间对比,探索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的可靠性,以期对临床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固定方法。3、研究方法:利用新鲜尸体骨盆标本,模拟Olson髋臼后壁2/3骨折模型,随机对两侧髋臼分别应用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和普通重建钢板配合拉力螺钉固定,模拟人单足站立位关节负重进行生物力学实验,通过测定骨折面之间粘贴的应变片的微应变变化间接反映骨折面之间的位移变化和髋臼周围应力分布。4、结果:①新鲜冰冻骨盆标本,在800N及以下应力时两种固定方式均没有出现临床失败,新型解剖锁定钢板配合拉力螺钉组与普通重建钢板配合拉力螺钉组相比对稳定后壁骨折无优势。②1000N时新型锁定解剖钢板配合拉力螺钉对后壁骨折骨折块的稳定作用在生物力学试验中优于普通重建钢板配合拉力螺钉(P<0.05);③在新鲜冰冻骨盆标本,加载极限载荷应力情况下,应力均加载至2700N以上,普通重建钢板组出现一例肉眼可以明显观察到的骨折移位(骨折块移位明显大于2mm),螺钉有退钉倾向,新型锁定钢板组固定坚强,无骨折移位及螺钉退钉。5、结论:在800N及以下,两种固定方式的固定强度未见明显差异,在1000N压力下,新型锁定钢板配合拉力螺钉对后壁骨折骨块的稳定作用生物力学试验中优于普通重建钢板配合拉力螺钉(P<0.05)。加载极限载荷应力(2700N以上)情况下,新型锁定钢板配合拉力螺钉对后壁骨折骨块的稳定作用可能优于普通重建钢板配合拉力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