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层次与普通高中教育并列,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居于中等层次,肩负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中等职业教育在为国家培养中等应用型专业和技术人才、传承技能技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和完善教育体系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招生规模、社会地位和产教关系几经起伏,当前在理论认识和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教育功能被异化、教育行为失据和社会认同低等价值问题。此类问题产生、变化和发展是主体对中等职业教育价值认识、判断和选择的结果,归根结底由主体价值取向偏差造成。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面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部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人才供给需求等外部动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本文试图厘清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究偏差形成的原因和制约价值取向的文化根源,探索实现人的尊严和中等职业教育尊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是主体基于需要在其秉持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对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判断、选择和行动的过程。价值取向根植于文化,以价值观的形式沉淀于文化内核之中,在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中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和价值要素引导人的需求,形成影响人的价值认识、判断、选择和行动的力量。本研究将文化分析方法和价值理论相结合,以“观念、价值、行动和制度”文化分层结构与主体的“价值观、需要和行动”价值取向结构为基础,建立文化视野下基于“主体视角、价值观剖析、需要分析和行动探究”四个路径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分析框架。文化视野从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维度对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展开分析。现实的维度是文化历程的横截面以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为分析对象,历史的维度在文化历程的变迁过程以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形成的文化源头为分析对象。现实的维度立足社会和个人两大主体采用文本分析和调查问卷方法,以政策文本和统计数据为载体探究社会主体“工具性”和“功利性”取向的价值观基础和教育行动方式,通过学生使命感、职业认同度和职业态度与家庭社会地位、经济和文化资本相关性分析“工具性”和“功利性”取向对个体的影响。在对社会和个人主体价值取向的深度刻画与分析基础上,从主体和价值定位两个维度提取出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人的主体性缺失”“经济主导”等价值取向失衡。历史的维度从人学观、社会职业结构和古代职业教育地位三个方面整理、分析和解读相关的学说、政策和实践透视“功利性”和“工具性”取向形成的文化源头。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从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表象、问题到根源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的关系问题是造成价值取向失衡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都聚焦于人与教育的尊严。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辩证统一,基于身份的权利和责任的关系是尊严实现的标志。中等职业教育与人的尊严互为表里,以人的主体性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独特性,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表现为职业能力要素的引入,基于职业预期在知识学习、技能传承、情感发展和道德生成过程中形成自尊和获得尊重。中等职业教育的自尊源于教育本真价值的实现,尊重立足于价值地位的独立,关键在于处理好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始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基础。本部分在人学、教育学、价值学和文化学相关理论基础上,建立认识和分析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现实表现。本部分基于主体视角,一是依托政策文本结合统计数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功利性”和“工具性”价值取向的表现进行梳理;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社会价值取向对个人价值取向的综合影响。第三部分,问题呈现。从在社会与个人价值取向表象中提炼总结出因主体与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定位偏差造成的价值取向失衡。第四部分,文化根源。基于人、社会和教育的关系,从人性观、职业观和古代职业教育定位三个维度还原职业教育产生、发展和变迁过程中“人的真实地位”的文化原型,探究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形成的文化之源。第五部分,尊严实现。本部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探讨人的尊严和中等职业教育尊严的辩证统一关系,探索基于尊严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其他文献
从软件时代到互联网,再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量和复杂性都经历了从量到质的改变,其中深度学习通过建立、模拟人脑的分层结构来实现对外部输入的数据进行从低级到高级的特征提取,从而能够解释外部数据。这些效果将直接体现在语音与图像的识别、检索和机器翻译等具体的互联网服务中,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而深度学习应用程序无疑是帮助企业完成数据分析、
高功率和高频率是行波管的发展方向。带状电子注交错双栅行波管因其在大功率、太赫兹领域内具有卓越的性能和巨大的潜力而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对带状电子注交错双栅行波管研究的深入,带状电子注交错双栅行波管理论和仿真工具的不足愈发体现出来。为此,本文针对带状电子注交错双栅行波管中的色散分析、注波互作用分析等问题,利用电磁场理论和计算电磁学中的一些数值方法,对交错双栅慢波结构中的周期结构、集中衰减器、
具备带内透波、带外吸波特性的隐身天线罩能有效提升军事装备中天线的带外多站隐身能力,而同时具有吸波和透波特性的吸透一体材料(absorptive frequency-selective transmission structures)作为该类隐身天线罩的设计基础,近年来被广泛关注。通过加载二极管、石墨烯或采用机械调节等可重构手段,能够实现吸透一体材料的可重构特性,使得透波窗口可以被关闭或在一定频率范
目的:目前,对临床医疗数据的数据挖掘研究所得到的分析模型往往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距离解决现实问题还有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多数研究是立足于可获得的数据而不是临床实际需求开展的,因此,如何面向临床实践需求开展数据挖掘是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研究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面对这种当务之急,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临床医疗数据挖掘分析有哪些实际需求?基于这样的需求,开展临床数据挖掘研究的人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
学位
学位
目的:白血病是人体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可根据病情急缓和细胞的成熟程度将白血病分类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白血病由于其发作急、快速进展,临床尚未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对急性白血病致病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无限增殖,取代了原有的正常造血细胞,抑制人体的正常造血,并浸润淋巴结、肝、脾、睾丸和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
学位
学位
在学科教学中,学科特性是教学展开的逻辑起点,对学科特性的深入理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实践中,由于忽视对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的理解,长期存在“重知识、轻文化”的困境,过度重视中学英语的工具性,使得中学英语教学失去了文化涵养,遮蔽了应有的育人价值。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现跨文化性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论文旨在探究“中学英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