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景观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如何改善、缓解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如何避免城市景观建设中文化特色缺失、生态和生活环境破坏等问题,“预”是根本,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严谨、科学的景观设计策划,景观设计与建设就没有立足之本。然而目前景观设计策划的重要价值却未能引起学界、业界的广泛重视,这就需要重新认知景观设计策划作为景观设计与建设活动的前提基础的重要性。城市景观设计策划的基础框架是从认识论、价值论、系统论等层面进行的建构。在认识论层面通过与城市规划、可行性研究、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策划等相关概念的辨析,阐释了城市景观设计策划的内涵和外延;重新定位了不同尺度的城市景观设计策划与城市规划不同阶段的衔接与对位关系,明确了本文所研究的是中观层面的城市景观设计策划,提出了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成果;揭示了城市景观设计策划的科学性、不确定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在系统论层面建构了由策划的主体、策划载体和策划环境组成的策划系统;在价值层面探讨并提出了基于中国当代需求的城市景观设计策划的多元价值取向,为后续设计策划方法、模型和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导向与依据。城市景观设计策划全周期程序的提出是基于城市景观所具有的生命特征及其不断生长演变的动态特性,需要在策划阶段对景观活动的全周期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策划,主要包含项目背景研究与假定目标——数据横向与纵向拓展——信息评估与创新转化——目标建构与概念形成——景观空间预测与构想——策划的预评估与优化——策略决策与操作模型建构这七个不断循环修正的策划历程;同时建立了全过程的成本机制、参与机制、动态反馈机制和弹性框架以保障城市景观设计策划实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城市景观设计策划的核心方法是以景观本源创新性的实现展开的,价值驱动与过程诊断相结合的问题搜寻方法对于寻找构成景观的各种单元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准确把握和预测城市景观发展动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标的层进式建构,是对创新性因子进行搜寻、评估和目标主题化分解的过程。城市景观空间构想是对未来所需要的景观物质空间进行的推测,是将定性的目标或价值转化成景观语言,是策划概念转化为设计需求的关键一步,在内容上体现为对景观要素组成、景观结构关系和景观环境的构想。对城市景观空间构想的评价是保障景观设计策划能够顺利实施而避免错误的有效方法。对城市景观设计策划的评估是以科学化作为评价的最高目标,为下一步的城市景观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城市景观设计策划的操作模式是景观策划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基于对程序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对动态弹性框架的回应。城市景观选址的多层级耦合模式提出了选址的动力机制,建立了选址属性因素矩阵、选址耦合关系模式;功能的适宜性创新模式基于生态位理论提出了功能定位的态势模式、创新性功能定位途径以及可变性功能的转换模式;城市景观环境容量规模适配模式提出了容量的限度与阈值的判断、项目规模预测与扩容模式;城市景观时空组织模型体现了对时间的关注,提出了空间适宜分区和时空关系组织模式。城市景观设计策划的策略应用是基于生态都市理论影响下,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特色缺失、生态和生活环境破坏等主要问题,依不同的价值导向,提出三种策划策略:生态演替型策划、文化激活型策划和流动体验型策划。其中生态演替型策划可以通过引入与模拟、修复与补偿、组织与建构等策略策划体现演替的能动性,实现城市景观系统健康的自维持状态;文化激活型策划可以通过保护与整合、优化与转换和介入与激活等策略策划推动城市整体的发展,以最少的文化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等综合效益;流动体验型策划可以通过混合与叠加、引导与诱发等策略策划创造积极的城市景观,引导城市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依本文提出的程序、方法、模式和策略结合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策划和马家沟繁荣街段景观改造设计策划等项目进行应用研究。城市景观设计策划体现了全周期的特征,通过对问题“质”的探寻,对城市景观活动的全周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预测,凸显了城市景观具有不断生长演化的生命体征,以及对变化的应对;通过不断的试错、检验、修正的循环机制,形成合理的目标体系和保障目标实施的弹性过程框架,与城市规划形成有效的互动,并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且合理的设计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