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橘不同年龄基生枝条生理特性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兴安岭地区分布着丰富的野生蓝莓资源即笃斯越橘,其极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实地调查加之前人研究发现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橘处于野生状态,衰老枝条密布,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再加上气候变化及粗放采摘,由此造成笃斯越橘资源分布及储量明显减少。基于此,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三种主要立地类型的笃斯越橘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年龄基生枝的矿质元素含量分布规律、有机物质的积累特点及两者与新梢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各年龄阶段影响新梢生长的关键因子;分析不同年龄枝条的解剖结构特点,探讨了笃斯越橘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对笃斯越橘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笃斯越橘的就地保护和抚育管理。结果表明:  1.大兴安岭笃斯越橘叶片及茎部矿质元素含量与其基生枝条年龄有关,N、P、K随枝龄增加呈减少趋势,Ca在衰老枝条上含量更高,Mg元素在S1时期叶片上分布较高,Mn在不同年龄基生枝中波动较小;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枝条新梢生长量受叶片Mg影响,以结果为主的枝条新梢生长量主要受茎部K、Ca、Mg影响,枝条衰老可能与Ca的积累有关。  2.笃斯越橘蔗糖、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在大量结果枝条(S2-S4)积累较多,可溶性蛋白多集中于S1-S4阶段,且叶片高于茎部;塔头草甸类型可溶性总糖、可溶性糖/淀粉均高于其他立地。笃斯越橘新梢生长量与茎部可溶性蛋白、茎部蔗糖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  3.笃斯越橘枝条导管孔均匀分布,为典型的散孔材,保留了植物的原始进化特征;相比1年生枝条,多年生枝条单位面积纤维细胞多;多年生髓占整个横切面比例小于1年生,且形状各异,多为三角形或椭圆形;随着笃斯越橘枝条年龄的增加,年轮生长量呈下降趋势;与栽培蓝莓叶片解剖结构对比发现笃斯越橘叶片具有以下特征:具较高的栅栏组织密度、栅海比、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  4.综合分析,笃斯越橘枝条衰老后矿质元素N、P、K、糖类物质含量均明显下降,Ca含量显著增加,新梢生长量、年轮生长量也显著降低,由此可初步确定笃斯越橘衰退的原因之一是其营养物质的下降导致生长量明显降低,因此生长势也随之衰弱。
其他文献
本文以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园区为例进行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破碎化的分析研究。 本研究基于研究区域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按林班小班分割园区景观空间为232个空
杨树是世界上中纬度地区广泛栽培的重要速生用材树种,但是杨树的虫害种类多,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大面积的杨树人工林。而杨树抗虫基因工程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本论文运用森林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利用BSA和RAPD技术,以5个黑杨派品种和白杨派的银中杨为试验材料,筛选与杨树烂皮病相关的RAPD标记。为杨树抗性育种提供一些有
生境边缘对动物的行为和栖息地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且不同类型的生境边缘产生的影响各异。作者于2003至2004年冬季,2005早春在黑龙江省完达山林区利用样线法测定影响马鹿种群数
秃杉为第3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植物,是国家1级保护树种。其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病虫害少,是我国南方山区营造用材林、风景林、水源涵养林的优良树种。
NPR1基因为植物抗病基因表达和系统获得性抗性中的一个关键基因。本实验以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到NPR1基因,通过酶切,连接等技术构建了NPR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以亲本西瓜
  本论文从克隆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构建含有GFP基因的安全选择系统植物表达载体和含有抗病基因的安全选择系统植物表达载体及对杨树的遗传转化等方面对抗病杨树的安全选择标
黑河胜山地处小兴安岭西北缘,是远东驼鹿(Alcesalcescameloides)分布密集区之一。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12月至3月,作者在借鉴以往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驼鹿数量进行评估,开展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chinensis是两种林业危害性极大的蛀干害虫,经常混合发生,危害共同的寄主,且共享相同的聚集信息素。本文结合分子方法,通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