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兴安岭地区分布着丰富的野生蓝莓资源即笃斯越橘,其极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实地调查加之前人研究发现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橘处于野生状态,衰老枝条密布,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再加上气候变化及粗放采摘,由此造成笃斯越橘资源分布及储量明显减少。基于此,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三种主要立地类型的笃斯越橘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年龄基生枝的矿质元素含量分布规律、有机物质的积累特点及两者与新梢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各年龄阶段影响新梢生长的关键因子;分析不同年龄枝条的解剖结构特点,探讨了笃斯越橘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对笃斯越橘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笃斯越橘的就地保护和抚育管理。结果表明: 1.大兴安岭笃斯越橘叶片及茎部矿质元素含量与其基生枝条年龄有关,N、P、K随枝龄增加呈减少趋势,Ca在衰老枝条上含量更高,Mg元素在S1时期叶片上分布较高,Mn在不同年龄基生枝中波动较小;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枝条新梢生长量受叶片Mg影响,以结果为主的枝条新梢生长量主要受茎部K、Ca、Mg影响,枝条衰老可能与Ca的积累有关。 2.笃斯越橘蔗糖、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在大量结果枝条(S2-S4)积累较多,可溶性蛋白多集中于S1-S4阶段,且叶片高于茎部;塔头草甸类型可溶性总糖、可溶性糖/淀粉均高于其他立地。笃斯越橘新梢生长量与茎部可溶性蛋白、茎部蔗糖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 3.笃斯越橘枝条导管孔均匀分布,为典型的散孔材,保留了植物的原始进化特征;相比1年生枝条,多年生枝条单位面积纤维细胞多;多年生髓占整个横切面比例小于1年生,且形状各异,多为三角形或椭圆形;随着笃斯越橘枝条年龄的增加,年轮生长量呈下降趋势;与栽培蓝莓叶片解剖结构对比发现笃斯越橘叶片具有以下特征:具较高的栅栏组织密度、栅海比、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 4.综合分析,笃斯越橘枝条衰老后矿质元素N、P、K、糖类物质含量均明显下降,Ca含量显著增加,新梢生长量、年轮生长量也显著降低,由此可初步确定笃斯越橘衰退的原因之一是其营养物质的下降导致生长量明显降低,因此生长势也随之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