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桥小脑发育不良(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s,PCH)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严重的认知障碍,运动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神经放射学和神经病理学特征将PCH分为19个亚型,其共同特征为腹桥、下橄榄和小脑的进行性变性。目前已鉴定出16个与PCH相关的基因,包括VRK1、EXOSC3、TSEN54、TSEN2、TSEN34、SEPSECS、RARS2、CH
【基金项目】
:
辽宁省产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协同网络建设(2016007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桥小脑发育不良(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s,PCH)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严重的认知障碍,运动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神经放射学和神经病理学特征将PCH分为19个亚型,其共同特征为腹桥、下橄榄和小脑的进行性变性。目前已鉴定出16个与PCH相关的基因,包括VRK1、EXOSC3、TSEN54、TSEN2、TSEN34、SEPSECS、RARS2、CHMP1A等。其中TSEN2是PCH2B的致病基因。PCH2B是PCH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出生时呼吸和进食困难、运动障碍、认知和运动发育严重障碍、进行性小头畸形、婴儿期晚期或幼儿早期夭折。PCH2B的MRI表现为脑干和小脑发育不全,小脑半球比蚓部受影响更大。在约40%的PCH2患者中,大脑皮层显示轻度或重度脑萎缩。在前期工作中,我们收集到了1个PCH2B家系,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小头畸形伴小脑脑干发育不良,并且出现严重的智力和运动发育障碍。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先证者携带TSEN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926A>G(p.Y309C)和c.882_883insT(p.E295*),父母均为杂合携带者。该家系母亲第二次妊娠产前羊水基因检测结果提示胎儿亦同时携带TSEN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与先证者一致,并且超声提示胎儿头围小于正常孕周。经充分交待后,家属选择引产。目前对TSEN2基因突变导致PCH2B的机制研究非常少,文献通常探讨TSEN2基因本身对tRNA催化功能的研究,但是其对于细胞尤其是神经细胞的影响报道尚少。因此,本课题拟根据前期发现的突变位点,构建突变型及野生型的TSEN2表达质粒,并研究二者对神经细胞的影响,阐明TSEN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功能及导致畸形表型的分子机制,使我们对该病的发生理解的更加充分,并为该家系的产前诊断及植入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标本及细胞系收集PCH2B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及羊水。该家系成员及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及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系)购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2、实验方法(1)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筛查PCH2B家系患者及成员基因突变;(2)应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SWISS-MODEL Workspace预测野生型与突变型TSEN2蛋白的结构差异;(3)应用Sanger测序的方法对PCH2B家庭进行羊水产前基因诊断;(4)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引产胎儿脑组织中TSEN2表达情况;(5)合成人TSEN2基因及小鼠Tsen2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及HT22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sen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blot检测Tsen2蛋白表达水平;(6)观察SHSY5Y细胞及HT22细胞生物学特征(增殖、迁移和侵袭)。结果:1、对PCH2B家系进行突变检测后,发现TSEN2基因两个突变c.882_883insT及c.926A>G,其中c.882_883insT为新发现的突变,未见报道;2、对突变c.926A>G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野生型与突变型TSEN2蛋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c.882_883insT可导致TSEN2蛋白截短;3、羊水基因检测结果提示胎儿为PCH2B患儿;4、胎儿脑组织中TSEN2表达降低;5、将两种突变型TSEN2基因表达载体转染SHSY5Y细胞及HT22细胞后,发现细胞中TSEN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6、共转染两种突变型TSEN2基因表达载体后,SHSY5Y细胞及HT22细胞增殖水平降低,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结论:1、发现TSEN2基因c.882_883insT及c.926A>G两个新突变,是PCH2B患者发病的原因;2、TSEN2基因突变抑制神经细胞的增殖、降低神经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肝癌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死亡率高,且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三氧化二砷作为一种有效的广谱化疗药物,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逆转耐药的作用,为肝癌的静脉化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三氧化二砷毒性大,生物安全窗窄,往往因无法耐受其毒副作用而达不到治疗剂量。为降低三氧化二砷在肝癌全身静脉化疗中产生的毒副作用,结合纳米载药平台优良的特性,我们亟需开发一种可控释的纳米载药系统,以期达到三氧化二砷在肝癌局部的定点定时
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在所有的颅内肿瘤中占有比例高达10%-15%。目前,手术治疗结合放化疗是治疗胶质瘤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胶质瘤恶性程度高且极易复发,导致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15个月。本研究旨在研究NR2C2-5’UTR-47aa-ORF、UCA1,miR-627-5p和NR2C2在调控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即NR2C2-47aa-uORF通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来说新辅助化疗不仅可以改善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患者的预后,且可以使原本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乳腺MRI作为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一种有效手段得到广泛认可。但对于MRI下达到影像学完全缓解(rCR)的患者能否准确评价pCR,且这种rCR能否预测患者的预后还不得而知。另外,对于经新辅助化疗后未能达到pCR的患者,尤其是预后评价较差的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在结肠和直肠组织中形成恶性肿瘤的疾病。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根据对CRC患者的检测报道,2018年全球约有1,800,977例新发病例和861,663例死亡病例。在临床治疗手段中,CRC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化学疗法、放射疗法以及免疫疗法等。尽管近几十年来在临床治疗方面
前言:胃蛋白酶原C(Pepsinogen C,PGC)是由胃内主细胞分泌的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在胃内的酸性条件下激活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C而具有消化胃内蛋白质的功能。编码PGC蛋白的人PGC基因定位于6p21.1,完整的人PGC基因共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全长10.7kb。PGC蛋白出现于胚胎发育晚期,主要表达于胃部,是胃粘膜细胞分化成熟的终末产物,是消化功能逐渐成熟的标志。PGC在正常胃粘膜是
目的:胶质瘤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40%~50%。尽管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辅以放、化疗,但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分子靶向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胶质瘤治疗策略。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RBPs)是一类重要的基因转录后调控蛋白,通过与特异性靶RNA结合,参与调控RNA分子的剪接、降解和稳定性等代谢过程,在细胞增殖、
目的: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预后差,易发生早期转移为著。从全球范围来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占全世界肝癌患者的75%-80%,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亚是肝细胞癌的重灾区,中国肝癌患者数量就达世界患者总数的50%以上,这与其巨大的HBV感染人群是分不开的。早期浸润、转移和复发等生物学行为,使得肝癌的临床治疗成为当今难以攻克的课题,
目的:作为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两个重要成员,survivin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在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众多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众多生物学过程,一直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既往研究报道,survivin可以与XIAP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病因复杂的疾病,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药物是非心源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核心治疗措施。氯吡格雷是ADP受体P2Y12的抑制剂,能够与P2Y12受体结合而阻断ADP依赖的血小板聚集通路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氯吡格雷的治疗效应却存在较大变异,部分患者尽管按照指南推荐服用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仍出现治疗失败,造成约6-9%的患者在脑卒中
研究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最常见的一类恶性浆细胞肿瘤,由于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广泛浸润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感染、贫血、高钙血症及肾功能不全。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临床应用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开展对初诊及难治复发患者的缓解率及无病生存期得到明显改善。然而,MM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MM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