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的当代理念表达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民间美术的当代理念表达一直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旋律,在现代主义的艺术运动中,创作形式和艺术观念均有了新的创造和探索。随着劳申伯特巡回展将观念艺术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先锋艺术家纷纷借用西方观念艺术理念来创作,而观念艺术的民族化在此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主要表现“85美术新潮”时期中国当代观念艺术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艺术的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中国在忍受了学习苏联旧有模式的情况下,希望能从西方吸收一些新鲜手法,中国艺术家纷纷借鉴西方的观念艺术,而“85美术运动”就是西方观念艺术引入中国的最好的佐证,之后的“八九现代艺术大展”等等展览也相应的为更多艺术家提供了艺术舞台,中国观念艺术自此遍地开花。笔者以吕胜中的艺术实践为切入点。吕胜中对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进行了长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吕胜中用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来滋补自己的创作灵感,实现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借用民间剪纸这一中国民间元素作为艺术媒介,在这种时代变迁中,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语言形式传达现代艺术观念,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与传统艺术是相互共生的,任何传统与现代都是相对的概念。本文以吕胜中的艺术实践为个案进行分析,对研究中国新时期观念艺术的发展具有典型性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观念艺术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首先从西方观念艺术的起源、发展入手了解观念艺术,然后介绍观念艺术走入中国后的发展以及在中国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还有观念艺术走入中国后的社会意识文化形态的转变及其当代表现形式;第二部分“吕胜中探索性的艺术之旅及其体现的中国观念艺术特色”,此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从吕胜中研究生阶段三次下陕西乡村采风吸取艺术养分到后来的几次大型剪纸招魂展和代表性符号“小红人”试图在他的艺术观中寻求到中国观念艺术的发展趋势,探索到当代艺术“中西融合”的立足点。第三部分“以吕胜中的艺术之路所引发的几点思考”,笔者在赞扬这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中,他的那种对艺术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和开拓精神以及他对中国观念艺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我们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渴望以吕胜中的创作实践为基点,用当下艺术发展的潮流为视角,再度审视中国观念艺术的发展历程、未来趋势、多元化艺术创作以及在中西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其他文献
色彩在中国几千年绚烂的艺术长河中历经起伏,唐中期以前色彩被中国各行业艺术家们运用的非常广泛,不管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秦始皇的着色陶俑到汉代的墓室壁画,还是敦煌壁画中浓
“便”——随便、随意,信手拈来。在本文中表现为一种现象,引申为“拿来主义”。  “变”——改变、变化,在本文中意为改变“便”这种现象的具体做法。  VI设计作为CI系统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纳比派,存在于19世纪末法国的一个小艺术团体。纳比派在艺术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它出现的时间很短暂,但纳比派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美学理论为
期刊
音乐文化的交流在整个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中英音乐的交流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中西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以后,中英两国交往更加频繁,英国音乐通过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