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国家财政收支规模逐步扩大,财政保障能力逐渐增强,财政管理体制建设和财政管理机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收支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财政分配还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财政收支结构不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划分仍不合理、财政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新时期有效财政分配的重点应该放在质量的增长而不单纯是数量的增加上面。数量的提高是短期内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但质量的提升才符合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不仅是新时期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更是建设可持续社会的要求。目前,虽然已经有国内外的学者对财政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少有学者提出财政分配质量研究的内容。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提出公共财政分配质量研究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介绍财政分配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分别阐述了公共财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马克思对财政分配的设想、财政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从这些理论中总结出能够为财政分配质量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的内容。其次,界定财政分配质量的内涵,明确财政分配质量体现在财政效率、财政公平以及二者的均衡中,并指出财政分配质量研究的内容包括财政分配结构质量、财政管理体制质量以及财政管理机制质量三方面。第三,以“十五”时期山西财政分配情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就财政分配结构、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机制三方面的内容考察山西财政分配的质量情况,发现山西的财政分配主要存在收支结构不合理、财政管理体制划分不科学、转移支付制度质量不高、地区间财政发展仍然不均衡、预算管理制度和国库管理制度不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比较薄弱等问题。最后,针对山西财政分配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提升其财政分配质量的政策建议。包括:一要支持地方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二要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要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促进财政分配公平;四要加强财政制度建设,提高财政分配效率。这些建议也许能为山西今后改进财政分配工作提供参考,也能为其他地区提升财政分配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