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关于时间知觉阈限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只关注外部环境条件或刺激属性对时间知觉的影响而较少探讨大脑的时间信息加工特点;二是不同研究者对阈限的操作性定义不同和实验的条件不同导致结果和术语的迥异,从而影响了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较性;三是许多研究采用的传统的心理物理学阈限测定方法和作为其基础的传统阈限概念也存在着方法学上的缺陷。 文章包括两个研究,研究一在统一时间知觉阈限的不同定义和重新反思阈限概念的尝试基础上,采用分视野技术研究时间知觉阈限在大脑两半球和三种反应方式或判断标准上的差异;研究二尝试用基于阈限模糊集定义的多维模糊估量法测定时间知觉阈限。结果表明: (1)三种反应方式下的时间知觉阈限不同,且判断标准因素存在同刺激呈现位置(左右眼)因素的交互作用。“同时”阈限最低,“右脑—左眼”和“左脑—右眼”分别约为34ms和15ms,其次是“连续”阈限,“右脑—左眼”和“左脑—右眼”分别约为145ms和147ms,最后是“顺序”阈限,“右脑—左眼”和“左脑—右眼”分别约为223ms和186ms;刺激呈现位置在“同时”和“顺序”阈限上差异显著,而在位于中间的“连续”阈限上差异不显著。“右眼”相对于“左眼”以及“同时”、“顺序”相对于“连续”判断的优势在被试反应的标准差上也得到验证,后者的标准差更大。对差异系数的分析发现了不同时间知觉阈限变化间的一个类“韦伯律”比例。 (2)时间知觉阈限存在“双脑不对称性”,大脑左半球(右眼)存在着时间信息加工上的优势,时间知觉阈限更低。 (3)用多维模糊估量法尝试测定“左/右眼”的时间知觉“分离”阈限,结果没有证实时间知觉分离阈限的“双脑不对称性”,也无法确定“分离”阈限与研究一中“连续”和“顺序”阈限的关系,但这里的结果从数值上更接近位于中间的“连续”阈限。 (4)对多维模糊估量法的内部一致性检验证明该方法有一定信度,但缺乏强有力的效度证据。多维估量法可能不适用于精细时间信息加工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