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乳腺癌进展期,服用以温阳化痰散结法为主汤药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瘤灶、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及远期生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疗效,证实温阳化痰散结法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建立ER(+)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进行温阳化痰散结方、他莫昔芬、联合用药的对照研究,证实温阳化痰散结方的抑瘤作用,最终目标是提高中医治疗乳腺癌的诊疗水平,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临床观察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符合病历纳入标准的女性乳腺癌进展期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应用中药前后(1个月或3个月)的肿瘤标记物的变化及瘤灶的情况,比较应用中药治疗3个月患者前后的中医症状及体重,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观察用药患者2年的生存情况,评价中药疗效。实验研究,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裸鼠,分别为空白组、他莫昔芬组、温阳化痰散结方中剂量组、温阳化痰散结方高剂量组及联合组(他莫昔芬+温阳化痰散结方中剂量),建立ER(+)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15天,期间观察裸鼠一般状态、体重及进食量,给药结束后1天处死裸鼠,取瘤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临床观察,完成随访的30例患者中,10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进行了复查,3例为SD,5例患者为PD,2例死亡。22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进行了复查,2例为PR,14例为SD,3例为PD,3例死亡。12例患者6个月后进行复查,2例为PR,7例为SD,2例为PD,1例死亡。比较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表明,1个月复查的患者与3个月复查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未见明显的下降甚至上升。疗效为SD、PR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前后比较CA153、CA125有所下降,CEA稳定,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患者治疗3个月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经统计学分析,畏寒肢冷、乏力、纳差、大便溏薄、失眠治疗前后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公式计算后,各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44%、50%、62%、37%、31%,均提示有效,患者体重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远期生存情况,根据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1-4个月曲线下降明显,提示患者生存率变化较大,4-8个月后曲线下降趋于缓和,8-24个月以后曲线无明显变化,累积生存率为75.4%。实验研究中,荷瘤裸鼠在接种后2周,观察可见裸鼠的一般状态较差,精神弱,周身可见产生皮屑。在给药期间空白组裸鼠的精神状态较弱,皮屑反复出现,瘤体生长快,他莫昔芬及温阳化痰散结方中、高剂量组,用药后与空白组比较,原生长的皮屑逐渐消失,精神状态有所改善,联合组裸鼠精神状态未见明显改善。体重方面,各用药组裸鼠体重较前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因用药前后样本量发生变化,未能行统计学分析。进食量方面,西药组及中药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裸鼠进食量前后比较未见明显减少,联合组裸鼠的进食量有所下降。用药后比较各组裸鼠瘤重,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余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计算肿瘤抑制率,中药中剂量组为14.03%,中药高剂量组为33.79%,西药组(他莫昔芬)为47.89%,联合组为25%研究结论1.应用温阳化痰散结法,可使部分肿瘤负荷较小的乳腺癌进展期患者瘤灶趋于稳定或缩小。2.应用温阳化痰散结法,可使部分肿瘤负荷较小的乳腺癌进展期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稳定或下降。3.应用温阳化痰散结法,可改善乳腺癌进展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证候。4.应用温阳化痰散结法,可延长乳腺癌进展期患者远期生存期。5.温阳化痰散结方可改善乳腺癌荷瘤裸鼠一般状态,控制体重下降。6.温阳化痰散结方可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且与药物剂量呈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