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的关系及其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n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改革脚步的加快、资本监管标准的不断提升、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深入、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等因素使得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转折点。为了应对上述因素带来的利差收窄,传统业务利润受到冲击,发展受到阻碍等挑战,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支点,谋求业务的转型。从目前国内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加快业务转型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将发展非利息业务作为主要的途径,近年各类商业银行来开始积极的向非利息业务领域拓展。然而,本文通过研究学习相关的文献发现,不论是国内或是国外学界在关于非利息业务的开展是否能真正的提高商业银行效益和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的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有截然相反的结论,且国内几乎没有关于净利差和非利息收入之间关系的直接研究。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这与国外的利率市场化体制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因此,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验证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具体影响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便具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净利差和非利息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净利差、非利息收入以及涉及二者之间关系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风险影响的文献作出了详细的综述,并在大量查阅学习相关文献、知识的基础上,对净利差、非利息收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3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研究样本上包含了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代表性。然后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合适的实证模型,采用Eviews7.2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检验,从实证的角度得出具有现实解释意义的数据。在回归的数据结论基础上,结合相关现实,对数据体现出来的现象和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以寻求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效益和风险的实际影响,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最后,在分析问题和现象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业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提供一些借鉴性思路。
  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本文以非利息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净利差为主要解释变量,同时引入银行规模等控制变量建立相应的实证模型,探寻净利差会对非利息收入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实证回归分析,发现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净利差的下降会带来非利息收入的上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实证也证实了,在净利差收窄的情况下,发展非利息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商业银行弥补传统利息业务利润的下降。这也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净利差下降的趋势时,选择将发展非利息业务从效益维持角度是具有合理性的。
  第二,在证实了非利息业务的开展对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利润方面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本文选用能综合体现商业银行各种风险的Z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非利息收入作为解释变量,同时引入银行规模、宏观经济环境等控制变量,建立相应的实证模型,探寻非利息收入对平滑银行风险的具体作用。实证回归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非利息收入的上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一实证结果从风险分散的角度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展非利息业务提供了理论支撑。表明商业银行在选择发展非利息业务作为业务转型的主要途径时,可以通过非利息收入的增加,达到风险的摊薄。
  第三,在前面两个实证研究的结论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得出了发展非利息收入可以是商业银行实现多元化效应,即在保证利润的角度下实现风险的降低。由于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以及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的负相关关系,使得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收入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实现利润的弥补,还能实现风险的摊薄。
  第四,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国非利息业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其本身的发展也能使我国的商业银行实现多元化效应,并有效的应对目前所面临的业务转型挑战,然而由于目前我国仍处于利率管制时代,净利差仍处于相对的高位,商业银行对传统的利息业务仍有极强的依赖性,因此存贷业务的主体地位还相当的牢固,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总体呈现出范围有限,产品品种单一,缺乏创新等特点。所以本文认为非利息业务在我国的发展仍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道路,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在研究净利差和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过程中阅读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总结概括,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本文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基础下,存在以下几点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直接以商业银行净利差和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主体。国内外对净利差、非利息收入的研究数量很多,内容也很全面,然而极少有学者对净利差和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直接的研究,就算有文献提及也只是作为研究的辅助。而净利差代表的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两个收入构成部分,研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替代关系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特别对我国这些目前正处于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商业银行更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以为将来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相应的参考。
  第二,本文在研究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Z值模型,探究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国内关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而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也是分歧严重。因此,本文以我国实际金融环境为背景,选取16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对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是否能起到有效的平滑商业银行风险方面做出了实证研究和分析。同时,本文在研究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风险的问题时,将Z值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的指标,而没有采用国内现有文献中普遍使用的资产组合模型以及衡量经营风险的ROA值。Z值更能全面的涵盖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对研究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第三,本文在对具体的问题和实证模型建立之前,先对本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例如:净利差、非利息收入、银行风险等。在前期的文献学习和总结过程中,本文发现国内外对上述概念的使用均采取了不同的标准,特别是国内对很多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因此,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情况,对相关概念名词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不仅为文中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本文的最后在总结全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非利息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可以为其实现业务转型提供参考性建议。
其他文献
对投资者不同投资偏好的研究,以及分析影响投资者决策的行为特征已经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而解决这些研究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首先是将已有的分析方法和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结构合理且方法适当的方法论,然后再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  目前,业界学者对于处置效应的研究虽然方法多样,但是这些方法都主要集中于通过市场整体的表现来分析投资者的投资偏好,而很少使用到投资者交易记录进行相关分析。特别是在期货市场中运用已
学位
学位
一直以来,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层的绩效,同时也直接影响股东权益,因此管理层和投资者着重关注每股收益(EPS)等衡量企业盈利水平的财务指标,分析师更是通过考察企业盈利水平的波动来预测未来企业的盈利走势进而提出投资建议。然而近些年来,许多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突然陷入财务困境而破产,学术界通过对这类企业研究后发现该类企业普遍存在现金流动性方面的问题。因此,管理层和投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经济市场化与银行服务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社会金融财富分层次的积累和社会活动的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客户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提出了多样化、全方位,市场化的需求对金融工具的便利性和盈利性的敏感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商业银行业渐趋于意识到发展零售业务的重要性。中国和越南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都处于高度发展中,在许多方面具有共同点。近年来,两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期间,我有幸来到了中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