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田不同种植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团聚体影响的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熟制种植模式在我国南方稻区,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南方双季稻为基础,通过冬闲季种植马铃薯、油菜、萝卜、紫云英、黑麦草,形成:早稻-晚稻-马铃薯(稻稻薯)、早稻-晚稻-油菜(稻稻油)、早稻-晚稻-萝卜(稻稻卜)、早稻-晚稻-紫云英(稻稻肥)、早稻-晚稻-黑麦草(稻稻草)5种不同多熟制种植模式,并以早稻-晚稻-空闲(稻稻闲)为对照,研究分析不同稻田种植模式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土壤团聚体以及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多熟制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种植模式CO2、CH4、N2O温室气体周年累计排放量、综合增温潜势均呈显著差异,CO2周年累计排放量大小顺序为:稻稻草>稻稻薯>稻稻卜>稻稻肥>稻稻油>稻稻闲,与对照稻稻闲相比,各处理分别增加了44.15%、37.79%、13.31%、6.71%、3.27%,各处理中,稻稻草排放量最高,达到了34527.05(kg/hm~2),稻稻油最少,为24735.06(kg/hm~2)。CH4温室气体周年累计排放量大小表现为:稻稻薯>稻稻卜>稻稻肥>稻稻草>稻稻油>稻稻闲,与对照稻稻闲相比,各处理分别增加了99.78%、62.44%、45.15%、36.03%、1.93%,各处理中,稻稻薯排放量最高,达到了1050.78(kg/hm~2),稻稻油最少,为536.1(kg/hm~2)。N2O温室气体周年累计排放量大小顺序表现为:稻稻薯>稻稻卜>稻稻油>稻稻草>稻稻肥>稻稻闲,与对照稻稻闲相比,各处理分别增加了60.67%、33.11%、15.42%、9.38%、0.96%,各处理中,稻稻薯排放量最高,达到了701.31(kg/hm~2),稻稻油最少,为440.7(kg/hm~2)。综合各不同种植模式增温潜势来看,各处理增温潜势表现为:稻稻薯>稻稻卜>稻稻草>稻稻油>稻稻肥>稻稻闲,与对照稻稻闲相比,各处理分别增加了56.59%、33.79%、15.93%、13.42%、6.21%,相比对照稻稻闲而言,各处理对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增温潜势均有明显的增长。2.在土壤团聚体中,总体上为0.25-2mm>2mm>0.053mm>0.25~0.053m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团聚体平均质量半径(MWD)与平均几何半径(GMD)呈下降趋势;处理间MWD与GMD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从MWD和GMD平均含量来分析,从平均质量半径(MWD)来看,在冬作季,以稻稻薯最高,为4.27g.kg-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6.71%;稻稻肥最低,为3.05g.kg-1,比对照降低了10.49%。早稻时期,以稻稻草最高,为2.95g.kg-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9.92%;稻稻卜最低,为2.31g.kg-1,比对照降低了6.49%。晚稻时期,以稻稻卜最高,为2.37g.kg-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9.69%;稻稻肥最低,为1.95 g.kg-1,比对照降低了1.54%。从平均几何半径(GMD)来看,在冬作季,以稻稻卜最高,为2.67g.kg-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9.43%;稻稻油最低,为2.1 g.kg-1,比对照降低了16.19%。早稻时期,以稻稻草最高,为2.12g.-1kg,与对照相比提高了9.28%;稻稻卜最低,为1.79k.-1kg,比对照降低了8.38%。晚稻时期,以稻稻薯最高,为1.82 g.kg-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04%,稻稻油最低,为1.6g.kg-1,比对照降低了0.63%。总体来看,各处理中稻稻薯稻稻草稻稻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团聚体平均质量半径(MWD)与平均几何半径(GMD)含量。3.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全有机碳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从土壤全有机碳(SOC)含量来看,冬作季以稻稻卜最高,为33.57g.kg-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1.31%;稻稻肥SOC含量最低,为26.7g.kg-1,比对照降低了12.96%。早稻时期,以稻稻油最高,为31.59g.kg-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0.61%;稻稻肥SOC含量最低,为27.2g.kg-1,比对照降低了15.44%。晚稻时期,稻稻卜SOC含量最高达到了36.89 g.kg-1,相比对照提高了25.73%,稻稻油SOC含量最低,为29.22g.kg-1,比对照降低了0.41%。4.综合比较,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来看,冬作季以稻稻油最高,为1.3 g.kg-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7.24%;稻稻卜最低,为1.05 g.kg-1,比对照降低了10.48%。早稻时期,以稻稻草最高,为1.2 g.kg-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35%,稻稻肥最低,为0.95 g.kg-1,比对照降低了21.05%。晚稻时期,稻稻薯最高达到了1.35 g.kg-1,相比对照提高了4.65%,稻稻卜最低,为1.01 g.kg-1,比对照降低了27.72%。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家禽养殖大国,近年来我国家禽出栏量在120亿羽以上。家禽的孵化效率对家禽养殖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种蛋孵化后期,胚胎生理发育情况发生剧烈变化,胚胎需氧量和自身体温剧增,如不能充分供氧、通风散热,极易导致胚胎不能破壳出雏而降低孵化率。种蛋发育的斜口期人工打孔增氧的方式是否能够提高鸡鸭胚胎的孵化率,其出壳后幼雏的健康程度如何对于家禽的孵化和饲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试图探讨人工打孔增氧对种蛋孵化率
在信息化战略以及新时代水利发展改革的驱动下,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智慧水利建设成为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新趋势。文章归纳水利在各个时期的发展阶段,探讨水利在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主要任务,提出新时期为智慧水利发展阶段,对智慧水利的特征和内涵进行分析,详细研究智慧水利的总体框架体系以及组成该体系的各类技术组件,以期为智慧水利的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智慧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智能大棚是智慧农业的显著代表之一,能解决作物生长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环境因子对作物的限制,为优质作物的产出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同时能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提高作物产量。为此,开发一套适合我国国情、效率高、低成本的智能农业大棚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深入分析Zig Bee的三种拓扑结构和大棚传感器部署需求的基础上,采用星
目的 对比分析罗沙司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铁剂、罗沙司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酿造酒,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使黄酒一度拥有“国酒”的美誉。随着人们对黄酒研究的不断深入,黄酒的特点逐渐向低酒精度、营养、健康的方向发展,因其较高的保健价值而享有“液体蛋糕”之称。为了进一步证实黄酒的营养与保健价值,人们对黄酒的研究重心从之前的工艺与理化性质研究开始转变到对其保健功能的研究,为黄酒具有的保健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截止目前,黄酒对衰老模型的干预作用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通
陈皮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黄酮中所含的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PMFS)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从陈皮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川陈皮素(Nobiletin),由于其自身结构十分独特,脂溶性大,导致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利用率低,降低了陈皮的药用或食用价值,影响了其作为开发功能性食品或保健食品的潜力。因此本论文先采用
碳纤维树脂具有比材料强度高、比模量大、耐能在高温、耐湿度严格控制的高温条件下,经过浸渍连续使用碳纤维聚酯纤维或其他织物后而制成的耐腐蚀、导热性和导电性好、热辐射膨胀振动系数小、x光和射线微波穿透性好的树脂构成基体与纤维增强体的主要组合物,它是其作为材料的主要基础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同时,它还兼具碳纤维材料的固有特性及纺织用碳纤维,它的一些特殊性质将直接将其带入新的纤维材料中,材料柔软具有可塑和编织性
橘皮汤首载于《金匮要略》,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中药经典名方,其主要由橘皮、生姜两味药组成,因药物组成简单、取材方便、不良反应小而应用广泛。主要功用行滞、止呕。目前对橘皮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姜、陈皮及其组方的药物动力学和临床降逆止呕方面。而橘皮汤的主要影响吸收途径是通过人体的消化道发挥作用,而橘皮汤对胃肠道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基于比利时根特大学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模拟装置(Simulator
镉污染问题是我国农业环境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广阔的南方水稻种植区,稻田土壤和稻米镉超标现象严重,因此对镉污染农田进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镉污染土壤防治中,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大,粮食问题突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休耕而进行土壤修复,因此边生产边治理的模式成为首选。利用农艺调控措施,可以实现在镉超标农田中安全生产粮食,越来越成为重金属污染区主要治理方式。本文主要采用功能性肥料作为调理剂调控镉污染土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物质生活和自然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对居住区的景观绿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国内大部分居住区公共绿地却都是简单的植物造景,缺少人性化的设计,缺少归属感。都市园艺的出现和发展为当今社会改善居住区活动绿地环境提供了解决方向,本文基于居住区居民心理情感需求和都市园艺景观营造的关系,探索都市园艺融入居住区活动绿地景观的科学体系方法,研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