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利用i TRAQ技术寻找差异表达蛋白,在蛋白质水平探讨丹参酮ⅡA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与机制。材料与方法:3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丹参酮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鼠每天用普通大鼠饲料进行喂养。高脂血症组和丹参酮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丹参酮组大鼠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10mg/kg·d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腹腔注射。在给药期间内,三组大鼠喂养饲料不变,给药8周后取材。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HE染色观测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测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分离提取肝脏总蛋白,以i TRAQ试剂标记后进行质谱检测并以软件分析,寻找差异表达蛋白。Western Blot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趋势。结果:1.丹参酮ⅡA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和肝功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与丹参酮组TC、TG、LDL-C、ALT、AST水平升高(P<0.05,P<0.01),HDL-C水平降低(P<0.01);与高脂血症组比较,丹参酮组血清中ALT、AST水平降低(P<0.05,P<0.01),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丹参酮ⅡA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与脂质沉积的影响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正常,肝细胞大小均匀,细胞形态结构清晰,核圆、居中,核仁清晰可见;高脂血症组大鼠肝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肿胀且脂肪空泡样变性严重,部分细胞核界限不清或消失;丹参酮组肝细胞排列层次较规则,形态结构较清晰,肝细胞水肿及空泡样改变程度减轻,核仁基本清晰可见。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肝脏无油红着色的脂质沉积;高脂血症组大鼠肝脏细胞中油红着色的脂滴明显增多,且呈弥漫性分布;丹参酮组大鼠肝脏细胞中脂滴油红着色程度减轻。3.丹参酮ⅡA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蛋白定量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12个蛋白表达上调,173个蛋白表达下调,共计485个差异蛋白;丹参酮组与高脂血症组相比,106个蛋白表达上调,146个蛋白表达下调,共计252个差异蛋白。三组差异蛋白取交集分析结果显示:有61个差异蛋白在三组发生改变,其中在高脂血症组表达上调,治疗后表达下调的蛋白有27个;在高脂血症组表达下调,治疗后表达上调的蛋白有34个。差异蛋白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脂血症组表达上调,治疗后表达下调的蛋白富集通路79个,其中p-value<0.05的通路有10个;在高脂血症组表达下调,治疗后表达上调的蛋白富集通路77个,其中有20个通路p-value<0.05。在这些通路与生物过程中,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的有5个,分别是脂肪酸代谢、脂肪酸降解、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与PPAR信号通路。4.丹参酮ⅡA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PPAR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组PPARα、Apoa-I与CYP4A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与高脂血症组相比,丹参酮组PPARα、Apoa-I与CYP4A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1.丹参酮ⅡA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没有影响,但能够明显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沉积;2.丹参酮ⅡA可影响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脂肪酸降解、花生四烯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及PPA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3.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上调PPAR信号通路中PPARα、Apoa-I与CYP4A1蛋白表达,促进胆固醇转运与脂肪酸β氧化,减少肝脏脂质沉积,保护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