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症与脑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关系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xy05js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白质疏松广泛存在于无症状的老年人颅脑影像上,被认为与年龄、高血压有明显的关系。目前对脑白质疏松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结论上存在广泛差异。对于脑白质疏松的不同阶段,各种危险因素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不同脑白质疏松程度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2月到3月份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0名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史、冠心病和血脂等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或MRI检查,对其脑白质疏松程度进行评分,按评分分为脑白质正常组(NC组,0分,n=51),脑白质异常组(LA组,≥1分,n=59);LA组分为轻度异常组(LA1组,1-9分,n=30),重度异常组(LA2组,≥10分,n=29)。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白质疏松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NC组,LA1和LA2组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因素如性别、吸烟、饮酒、脑卒中史和血脂异常对脑白质疏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经各组间Logistic回归分析,与NC组相比,高龄、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是脑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是轻度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6.663,P=0.005),却不是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LA2组与LAl组比较,高龄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显著性(P=0.132),患有糖尿病的研究对象有较少的发展为重度LA的倾向(OR=0.159,P=0.003)。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对脑白质疏松有明显作用。糖尿病对LA的发展可能存在双重性,其对轻度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却对重度LA的形成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测定脑组织过氧化氢酶(Catalase)、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血脑屏障(BBB)通透性、过氧化氢(H2O2)、脑含水量(BWC)及神经功能评分,探讨微创手术(MIS)清除颅
目的:研究负压吸引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和阿朴吗啡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性ED大
第一部分孕早期经宫颈获取脱落滋养细胞的方法研究目的比较孕早期经过宫颈获取滋养细胞的几种方法,探讨适宜的取材方法,并检验其方法应用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早孕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