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微观主体,而大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则更为重要。2015年新一轮国企改革开启,“合并同类项”成为此轮国企改革的重要特征,一批巨无霸企业相继出现。但是,目前对大型企业的认识仍不够深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诸多需要明确的地方。企业的快速扩张是否合理?企业规模扩大后对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政府部门需要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来加以规范?这些问题目前都亟待解答。本文重点研究大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何影响,二是大型企业影响区域经济的途径或渠道,着力探讨大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方式。以往涉及大型企业与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大部分只局限于研究大型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缺乏对作用路径和机制的分析,而且没有考虑到空间因素,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本文对此做了进一步发展,在研究大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时,从总量、波动、企业占比等多个维度展开,并且把空间因素纳入其中,考察的更为仔细和全面。接下来,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大型企业影响区域经济的途径,宏观层面是围绕着产业升级展开,重点考察大型企业投资对区域产业升级的作用方式;微观层面则是围绕中小企业展开,重点考察大型企业对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上,本文侧重于实证分析,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具体用到了动态面板模型、空间面板Drubin模型和短面板模型,对涉及的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全文可以分为六大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本文对相关文献与理论基础进行回顾和梳理,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回顾大型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大型企业与经济发展、大型企业规模的相关内容以及大型企业溢出的相关内容三个层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和简要评论;二是对大型企业的涵义进行说明,包括大型企业的界定,大型企业形成的原因,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三是梳理大型企业以及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对涉及到企业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说明,对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第二,分析中国大型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首先对中国大型企业的发展概况进行描述,具体涉及到大型企业的规模特征、效益特征、行业特征、所有制特征、区域分布特征以及研发特征;然后在总结大型企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出我国大型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两个层面总结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主要研究结论为:我国大型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快速扩张,上市中小企业同大型企业的规模差距越来越大,大型企业内部的规模差距也有逐渐拉大趋势。企业效益方面,大型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都持续改善。行业分布上,制造业是我国大型企业最为集中的领域,零售业、信息产业和房地产业也是贡献大型企业较多的行业。所有制方面,我国民营大型企业快速发展,在企业数量和盈利能力方面发展很快,但同国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有大型企业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区域分布方面,无论区域间还是区域内部,企业分布不平衡的趋势都在进一步加深。大型企业研发方面,纵向比研发经费增加很快,平均研发强度不断增强,但是同美国、日本的大型企业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创新驱动的意识开始深入大型企业,但真正实现尚需时日。第三,考察大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面板模型(固定效应)和空间面板Drubin模型,具体从四个维度展开,分别是大型企业总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区域大型企业的依赖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空间因素情形下大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型企业的发展的确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而且相比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大型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除了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之外,大型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抑制区域经济波动,大型企业发展越好,区域经济增长的波动就越小。但是,大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是线性的,一味发展大型企业并不会一直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大型企业的依赖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当大型企业在区域的占比小于一定的临界值时,大型企业的发展会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当大型企业在区域的占比过大时,再一味发展大型企业反而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是通过对比分析,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大型企业发展仍不充分,推动大型企业(尤其是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大型企业)发展依然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考虑到空间依赖性,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受到本地区大型企业的影响,其他地区大型企业的发展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第四,考察大型企业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具体研究大型企业资本投向对区域产业升级的作用方式,把大型企业的资本投向细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投资和权证投资,把产业升级细化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并且分析了不同产权类型以及不同地区情形下,大型企业投资活动对产业升级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大型企业的投资活动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投资活动对产业升级呈现出不同的长短期影响。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与权证投资在短期内更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大型企业的技术投资则在长期内更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分产权类型考察,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对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最为强烈,民营企业短期的投资亦可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技术投资能够起到长期内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效果。分地区考察,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受到的大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权证投资的长期不利影响要小于内陆地区,内陆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受到技术投资的正向影响要更大;而在大型企业投资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方面,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差别不大。第五,考察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采用面板模型和面板工具变量法,具体研究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溢出效应,从地区制度环境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方面展开研究,并且把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企业地区分布等因素对溢出一并考虑进来。研究发现: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溢出效应呈现出“倒U”型关系,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产生先正向后负向的影响。大型企业占比不高的时候,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呈现出共同发展的态势,但是大型企业占比过高后,对中小企业则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技术差距和制度因素会限制“挤出”效应的产生,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越高、同大型企业的技术差距越小,受到大型企业的“挤出”效应就越小;制度因素集中体现为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越能减少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挤出”,对市场化程度细分之后发现,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政府和市场关系起到较大的作用。分地区考察,东部地区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挤出”作用要小于中西部地区。分企业类型考察,大型企业对国有、民营、外资与港澳台四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都存在“挤出”效应,但强弱程度有所区别,国有中小企业受到的“挤压”最大,民营中小企业反而最小。分产业类型考察,相较于重工业领域,轻工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受到大型企业的影响较小。第六,根据前文中的研究结论,结合影响大型企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并考虑中国大型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推动中国大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政府的企业发展政策是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联的。当区域经济发展处于欠发达状态、大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时,应该着重推动大型企业的发展;当大型企业占比非常高时,则要注意均衡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与世界同行业的企业相比,我国大型企业的规模仍有差距,推动大型企业发展(尤其是国际竞争度较高行业的大型企业发展)依然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一是选择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企业作为主要支持对象;二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为大型企业发展提供相关配套产业;四是规范大型企业的管理服务;五是保障大型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需求;六是为大型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