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用事业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的管制体制下,中国公用事业缺乏活力,发展滞后,越来越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也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对其改革势在必行。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民营化就已经成为推动西方公用事业改革的重要工具。在中国,公用事业的大门也正逐渐向非国有资本开启,中央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用事业建设。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方兴未艾。 在政府和国内外资本的推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中国的公用事业民营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随着民营化改革的深入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日渐成为阻碍民营化进程的屏障。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政府以一种积极有效的管制方法来解决问题,推动改革的进程。 本文将理论综述与实证分析紧密结合,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现行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进行总结。通过深入剖析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对策,努力做到研究的开阔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兼顾。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公用事业与政府管制的基本概念,为下文探讨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介绍中国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包括其背景、主要形式及取得的成效;第三部分,提出公用事业民营化需要政府管制,从目前民营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民营化与政府管制的逻辑互补关系角度,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深入剖析民营化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政府加以管制;最后,通过对四川水务民营化改革案例的分析,针对目前民营化改革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以激励性管制为主要手段,建立适应民营化要求的政府管制,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民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领域,从而达到规范市场,更好实现公众利益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