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地区木本植物生长物候和繁殖物候的变化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受温度等环境因子调控的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成为当今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1963-2008年物候观测资料和气温数据,研究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树种生长物候期(展叶期和落叶期)和繁殖物候期(花芽期、开花期和结果期)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潜在机理。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生长物候方面,展叶期温度敏感性升高(-5.50±0.22天/℃)与落叶期(秋季)气温的上升(0.04℃/年,P<0.05)导致近20年间(1988-2008)展叶期(-0.85天/年)和落叶期(-0.16天/年)相较于1963-1983年间显著提前(负值表示物候期提前,P<0.05),生长物候周期长度显著延长(1.02天/年,P<0.05)。2.在繁殖物候方面,花芽期温度敏感性升高(-6.84±0.50天/℃)和开花期(夏季)气温的显著增加(0.06℃/年)导致1988-2008年间花芽期(0.58天/年)和开花期(0.43天/年)均显著提前(P<0.05)。尽管秋季气温增加(0.02℃/年,P<0.05),但结果期无显著变化(P>0.05),最终导致繁殖物候周期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3.随纬度北移或经度东移,1963-2008年间春、夏、秋、冬四季温度均显著降低(P<0.05)。因此,随纬度北移或经度东移,平均展叶期和落叶期提前(P<0.05),生长物候周期长度缩短(P<0.05);平均花芽期、开花期和落叶期显著提前(P<0.05),而繁殖物候周期长度缩短(P<0.05)。1963-1983年和1988-2008年间,各物候的空间变化趋势与总趋势类似,且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仅繁殖物候周期长度的纬度变化除外(1988年后缩短幅度减小,P<0.05)。本研究发现:在时间尺度上,植物生长物候和繁殖物候均在1988年后呈现拐点式响应。物候及其周期长度的时空变化均与物候期间气温显著相关。全球气候变暖及气候变暖的季节不对称性将对物候及其周期长度的变化带来更多的影响,最终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以及动植物之间的营养平衡关系。
其他文献
一、班级管理的时间    班级管理的时间中,有一个词应该被重点地提出来。那就是现在。因为现在具备一些独一无二的特性。  1 “现在”具有可能性。现在是可以掌握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科学、正确地利用现在,充分发挥现在的价值。教师要珍惜每一个幼儿的现在,因材施教,不要使某一个幼儿的现在处于被遗忘和忽略的状态,因为每个幼儿都有一个适合他们的现在,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幼儿生活在适合他们的现在。比如让达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千年,凝聚了儒、道、法等丰富的文化。其中的深层智慧有着极大的价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管理思想以及谋略,这些都可以为现代企业所用,有
松滋市刘家场镇近两年积极开展非洲猪瘟综合防控,加强非洲猪瘟联防联控,至今没有发生非洲猪瘟确诊疫情,其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加强综合防控的同时,积极探讨
日前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加强冬季生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随着季节更迭,天气逐渐转冷,部分区域气温下降10℃以上。为降低天气变化对生猪生产造成的影响,受农业农村
智能化家电电路功能繁多、系统复杂,系统和电路设计、制造、储藏等过程存在瑕疵或故障,都会导致整机工作异常。收集了智能电冰箱在用户现场的失效电路板,并进行了失效分析,确
针对目前我国河砂供不应求的情况,探究用环保型细集料(再生砂、机制砂、风积沙)制备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用环保型细集料代替河砂,按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