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下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b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黏膜下病变也常称为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包括广泛的非肿瘤性和肿瘤性疾病,主要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层以下组织的病变。当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已成为了白光胃镜发现胃SMT后,对其起源和性质进一步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但其诊断价值仍有争议。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胃SMT的超声内镜下特征并与术后病理比较,评估EUS对胃SMT的诊断价值,并分析EUS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内镜中心行EUS检查提示胃SMT并行内镜下手术的患者。统计其EUS检查特征,包括病灶部位、大小、起源层次及初步诊断等,并以内镜手术时术中所见为起源层次的金标准,术后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结果为病灶性质的金标准,统计EUS诊断的符合率。将病例样本按性质、起源层次、部位、大小、EUS检查设备及检查医师年资等因素行亚组分析,研究影响EUS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的因素及误诊原因。结果:共有151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0.74±11.87岁,病灶位于胃上1/3者66例(47.71%),位于胃中1/3者55例(36.42%),位于胃下1/3者30例(19.87%);病变平均长径14.19±9.21mm。EUS对胃SMT起源层次的诊断与内镜术中诊断的符合率为93.01%。EUS对SMT性质的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62.91%。最常见的胃SMT病理类型为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异位胰腺、平滑肌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胃GIST(91.30%,63/69)、异位胰腺(90.00%,18/20)、神经内分泌肿瘤(75.00%,6/8)的EUS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而胃平滑肌瘤(14.29%,6/42))符合率较低。亚组分析显示,不同部位SMT的EUS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胃腔上1/3(65.15%,43/66)、胃腔中1/3(54.55%,30/55)、胃腔下1/3(73.33%,22/30),三个组间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03);按SMT长径将所有病例分为<10mm和≥10mm两组,两组的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48.78%(20/41)和68.18%(75/11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所有病例中,纵轴超声内镜检查对胃SMT的性质及起源层次诊断的符合率均与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无明显差异。按大小再分亚组发现,对于长径<10mm的胃SMT,纵轴超声内镜检查对胃SMT性质及起源层次诊断的符合率与小探头超声检查组无明显差异,而对于长径≥10mm的胃SMT,纵轴超声内镜检查组对胃SMT起源层次的诊断与术中判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小探头超声检查组(98.28%vs 86.54%,P=0.025)。纵轴超声内镜检查组对胃SMT性质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高于小探头超声检查组(77.59%vs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高年资医生组EUS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高于低年资医生组(70.65%vs 5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根据SMT的大小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在长径<10mm组中,高年资医师对胃SMT性质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低年资医师(65.22%vs 27.78%,P=0.028)。在长径≥10mm的胃SMTs中,高年资医师诊断符合率与低年资医师无明显差异(72.46%vs 60.98%,P=0.29)。结论:EUS能够较准确判断胃SMT的部位、大小、起源层次,对病变性质的诊断亦有一定的准确性,有助于指导医师对治疗方式的选择。但由于某些病变的EUS下征象十分类似,且受到医师经验、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比例的误诊率,纵轴超声内镜检查、高年资医生对降低误诊率有一定价值。内镜下切除取得病理是进一步明确诊断胃SMT的重要补充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T-cadherin(T-钙粘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并分析甲基化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 R)对T-cadherin表达和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40例新鲜的结肠癌和癌旁组织样本,分别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目的:观察大蒜素(Allicin)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结肠病理学、结肠组织炎症因子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体重约24-26g)按照体重以4:1随机分成:实验组(S组,n=32)和空白对照组(A组,Cont组,n=8)。A组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S组小鼠饮用2%DSS溶液诱导结肠炎模型,自第5天起,改为饮用0.75%DSS溶液,
目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查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一个临床预测模型用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概率,为指导临床上部分病情较为危重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抢救性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证据。方法:共纳入109例就诊我院明确病理诊断且具有EGFR突变检测结果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上述患者EGFR突变状态、流行病学、病理类型、临床表现、CT影像
目的:研究胰肠吻合口旁引流管预防性持续冲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linically relevant pancreatic fistula,CR-POPF)发生率的影响,观察该术后引流管管理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于本中心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共107例,并将其随机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筛选肿瘤侵犯喉返神经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术前预测模型,为个体化的术前喉镜及CT检查、术中神经监测(IONM)等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7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筛选喉返神经侵犯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SPSS 25.0版(IBM Corp,Armonk,NY)统计学
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一种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随之而来的肿瘤转移是导致ESCC死亡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明确参与ESCC进展的更敏感和特异性的生物分子标记物,并揭示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改善不良预后。方法:1.通过mRNA高通量测序检测4对食管鳞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
研究目的:目前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即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重复手术会增加患者卵巢功能减退、盆腔器官粘连、损伤和不孕的风险。本论文通过研究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的复发情况,对比术后复发和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雌激素受体以及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差异,探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转化治疗与单纯化疗对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依据纳入标准,研究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78例初始无法手术切除的Ⅳ期胃癌患者,根据2~4周期化疗结果,结合患者本人手术意愿,78例Ⅳ期胃癌患者可分为两组,分别为转化治疗组(33例)和单纯化疗组(45例)。转化治疗组患者经化疗后行全胃、远端或近端胃癌切除术。单纯化疗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伴肾内小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0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原发性IgAN共2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光镜下肾内小动脉是否出现血管壁增厚、动脉硬化、透明质改变、洋葱皮样增生和纤维素性坏死分成为肾血管病变组(85例)和无血管病变组(151例)。以肾活检日为起
目的研究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住院期间行腹部超声检查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共1912例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一般资料收集,记录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