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离子体层是围绕地球的冷而密等离子体组成的环状结构。近十年来,对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研究,一直是等离子体层领域甚至是整个空间物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同时得益于目前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理论认识不断突破,同时也有各类探测卫星及设备获取更新更准确的地球空间环境数据。为此,本文基于RBSP卫星的观测,研究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动态模型,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核心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辐射带风暴卫星RBSP在2012年9月18日至2014年10月13日约两年的观测,我们统计研究了磁宁静期间核心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随磁地方时(MLT)及磁壳指数(L值)的分布特征。发现了核心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在不同MLT条件下随L值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但与以前的等离子体层经验模式计算的电子密度存在较大的偏差。在不同L值下电子密度随MLT的变化趋势也相差不大,而且随MLT存在明显的逐日和半日变化。最后我们获得了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随L值和MLT变化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对空间等离子体层建模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2、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的动态模型研究。本文对一套已经相对成熟的密度动态模型DGCPM展开研究,并选取了 RBSP卫星在磁暴发生后电子密度变化的实测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发现原始模型对电子密度变化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在数值上偏差较大,同时也不能很好地描述研究区域内密度的日夜变化。为此我们利用已获取的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的静态模型,对原始动态模型中的参数有选择性地修改和优化,得到了一个新的动态模型。新的动态模型不仅能在数值上和实测数据更加吻合,同时也更准确地描述了磁暴发生后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的每日变化与逐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