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价格的提高,使节镍型低成本的铁素体不锈钢倍受青睐。面对我国镍资源紧缺的现状,以铁素体不锈钢代替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高质量铁素体不锈钢的生产成为可能,加之其优良的耐蚀性,铁素体不锈钢很有潜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代替奥氏体不锈钢成为主要的经济型民用不锈钢。近年来,合金化已经成为完善铁素体不锈钢各项性能的主要思想。通过添加Nb、Ti等合金化元素来固定C、N,改善铁素体不锈钢表面质量,利于形成有益织构,改善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形性能。通过添加Cu、Al、Mo等元素提高铁素体不锈钢耐蚀性。日本新日铁住友公司在低间隙原子铁素体不锈钢的基础上添加了微合金化元素Sn,并获得了良好的耐蚀性和成形性,一直被认为钢中有害元素Sn的角色的转变大大降低了铁素体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在国内,微合金化元素Sn的添加可以提高铁素体不锈钢的耐蚀性已经得到证实。然而微合金化元素Sn对铁素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以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为主要检测手段,以金相显微观察、显微硬度为辅助检测手段,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Sn对铁素体不锈钢冷轧织构、再结晶过程、再结晶织构及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含锡、无锡两种成分铁素体不锈钢冷轧及再结晶各项数据的对比来探讨Sn对铁素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锡和无锡的冷轧钢板中,冷轧织构组分均由较强的α织构组分和较弱的γ织构组分组成。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含锡和无锡样品冷轧α织构的强点由{001}<110>向{112}<110>转变,丫织构的强点由{111}<112>向{111}<110>转变。以上转变含锡样品发生在70%变形量,而无锡样品发生在90%变形量。含锡和无锡冷轧退火板均优先在γ取向变形带长出γ取向再结晶小晶粒,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γ取向再结晶小晶粒优先长大,最终含锡和无锡冷轧退火板均以不均匀的、偏离{111}<112>一定角度的Y纤维再结晶织构为特征,再结晶机制以定向形核-选择生长为主。锡元素的添加降低了冷轧铁素体不锈钢板的再结晶温度,促进了再结晶进程,细化了铁素体不锈钢再结晶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