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外交叙事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的外交活动,论述的重点是外交叙事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  绪论探讨了外交叙事的定义与类型。由于社会背景的差异,这里的外交活动与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活动内涵相差甚远,但仍然具备以下三个要素:外交使臣由国家派遣;使臣出行代表国家的利益;采用和平的方式进行谈判。外交活动的类型包括“会盟”、“朝聘”、“取成”三个方面。  第一章为外交叙事的背景与成因。首先交待社会背景,由于周王朝中心统治力量涣散,大国相继崛起,使得多种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包括周天子、诸侯国君与行人群体。其次分析叙事成因,外交活动是战争与内政的衍生事件,复杂的内外环境促使外交活动的产生。列国之间战争频发,矛盾尖锐。列国内部公室卑微,士大夫阶层日益壮大,内政问题时有发生。这样的社会背景,促成从西周社会诸侯邦交到东周社会列国外交的转变。  第二章分析外交叙事的结构特点。分为四节论述,第一节论述“礼”对外交叙事的约束,分析以“礼”为主要目的的外交活动的叙事特点。第二节论述单线型结构的叙事特点,主要分析单次或多次外交盟会的结构特点,以及盟会结构对于整个叙事情境的作用:实现情节的突转;建立新的局面。第三节论述以“对话”为核心的复合式结构,探讨“对话”作为双人称言语结构的特点:对峙式结构与平行式结构,以及该两种结构对于整体叙事的推动作用。第四节论述人物“评点”与外交叙事,分析人物“评点”的结构特点,以及“评点”结构对于情节推动的作用。  第三章分析外交叙事的语言特点。分为三节论述,第一节要分析外交“记事”的语言特点,研究零散外交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二节分析外交“记言”的语言特点,研究两种不同叙事环境中的语言特点,分为:两相对峙,长于论辩;居于下风,委婉陈辞两点论述。前者分析在对峙状态下,叙事语言长于论辩的特点。后者分析在双方实力不均衡的情况下,叙事语言委婉含蓄的特点,第四节叙事语言与人物形象,探讨叙事语言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其他文献
自佛道诞生起,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就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文学创作也出现了新的局面。苏辙也不例外。随着生命历程的发展,苏辙的思想与审美以及文学创作也不断地发生新的转变。但
“这‘病’只要生活中注意点,不久就会康复,不需要吃药。”当听到医生这样说时,您会不会感到不可思议?医学专家指出,尿分叉、尿不尽、头晕、心慌、四肢乏力等症状,其实很多时候并非疾病,只是人体出现的一些短暂性的现象,这些小毛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只要平常注意就能恢复正常。  偶尔尿分叉并非前列腺炎  别看小徐年纪不大,他可是公司里有名的“酒仙”。小徐也知道喝酒伤身,因此,若不是情非得已,也会有意控制。但问题
元代,伴随着蒙古族入主中原,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空前广泛。作为元代文学代表性样式的散曲,在少数民族散曲家的手中绽放出别样光彩。蒙古族、西域人及其他西北少数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的题材从《诗经》开始,经历了一个从贴近生活到逐渐“雅化”的转变。《诗经》中农事、婚恋、宴飨等题材,描写的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题材。可是渐渐地,诗
魏晋南北朝岁时诗以诗歌的形式保留了中古时期的岁时习俗,具有文献学的价值。魏晋南北朝岁时诗的风貌是不断演进的:曹魏西晋时期的岁时诗典雅富丽;东晋岁时诗玄味悠长;南朝岁时诗
新媒体艺术创作当下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正方兴未艾。在大约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这种新的艺术形态已经从单一样式的发生走向多种形式的繁盛,并衍化出几种比较成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