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盐电解制取Mg-Li合金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探讨了在熔盐体系中用阴极合金化法和共电沉积法电解制备Mg-Li合金的机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利用循环伏安法,电位阶跃法以及X-射线衍射法(XRD)等研究了锂离子在镁电极上的电沉积机理,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考察了合金化后电极的表面形貌,确定了LiCl-KCl熔盐体系中锂离子在镁电极上的中间反应产物及还原电位。研究结果表明,锂在镁电极上沉积形成α固熔体和β-MgLi合金的还原电位分别在-2.10V和-2.30 V附近。锂离子在镁电极上沉积形成α-Mg固熔体,电极过程受锂原子向镁电极中扩散控制;形成β-MgLi合金时,存在成核极化现象,成核过程为瞬间成核过程。扫描电镜测试得到,Mg电极和沉积锂之后的Mg电极具有不同的表面形貌。Mg电极在-2.10 V下电解时,沉积的锂原子进入了镁晶格中,形成了均匀细致的α-Mg固溶体。利用循环伏安法,电流阶跃法,电位阶跃法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LiCl-KCl-MgCl2-KF-BaCl2熔盐体系中镁锂共电沉积过程机理,确定了锂和镁在惰性钼丝电极上共电沉积时的还原电位等参数,还分析了温度、阴极极限电位、扫描速度等因素对电极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LiCl-KCl-MgCl2-KF-BaCl2熔融盐中利用共电沉积法制备Mg-Li合金是可行的。在惰性钼丝电极上,金属镁首先在-1.80 V左右发生欠电位沉积,然后在-2.0V附近发生镁的沉积;在-2.40 V附近,锂通过在先前沉积在钼丝电极上的镁中的欠电位沉积形成Mg-Li合金,且此电极过程受锂原子向镁中的扩散过程控制。通过对电子转移数的计算可知金属镁在钼丝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是可逆的简单电荷传递反应,计算得到Mg(Ⅱ)离子的扩散系数在1.99×10-5cm2·S-1左右。通过研究温度对电极过程的影响,可以计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共电沉积形成Mg-Li合金的活化能为28.72 kJ·mol-1
其他文献
大学音乐教学理论由传统的共性与统一教学转为基于以学生自身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不仅是为了顺应现代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时也是提升大学音乐理论教学质量和尊重学生自身权
DNA和RNA碱基作为核苷酸的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研究小组越来越多的关注。碱基电子激发态在核酸UV光损伤中有重要地位,这些激发态有时会衰变成有害的光化学产物,进而会造成
通过对锂电池碳电极,超电容活性炭纤维电极结构的测试与分析,归纳制备工艺对电极结构性能影响因素,进而找出提高电池容量的技术途径。在77K的温度条件下,通过电极材料对氮气的物理吸附,测出电极材料的吸附等温线数据,应用传统的物理吸附理论推算出电极内部孔体积大小、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等参数;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多孔电极表面形貌及其反应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设计试验电池及放电测试判定电池的容量及功
  文章分析了传统教学对创新教育的不利之处,从而提出工作室建设思路以及工作室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阐述了以机器人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培养机电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施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其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的体现。正视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素质的提高
  文章从中职学生责任意识淡漠形成的原因入手,以中职学生责任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探寻"责任教育"基本规律,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如何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的培养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在分析当前高
学位
1998年8月17日,寻甸县邮电局陈学武同志前来我馆查阅档案.经过我馆档案工作人员一整天的辛勤努力,终于在1964年工(政府)全宗、1目录、75卷里查到他们所需的档案资料.
  职业人文素质课程是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人的核心能力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制订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项目设计教学过程,制订体现职业人文素质的考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