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腺局灶性病变(FLPs)的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分析CEUS中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参数特征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结合Tru造影剂检测技术(TAD),对26例疑有胰腺占位的患者进行CEUS检查。分析不同病理分型FLPs的造影表现,同时应用TIC软件定量分析病灶与周围胰腺实质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强度,计算出始增—峰值时间,进行组间分析。对病灶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免疫组化标记CD34,计数病灶组织的MVD,分析病灶MVD与TIC定量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 26例病灶中恶性20例,良性6例。在CEUS中,胰腺腺癌多呈低增强(12/14,85.7%),用低增强表现作为诊断胰腺腺癌的标准,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0.0%,准确性为90.9%。胰腺内分泌肿瘤多呈高增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表现为周边环状等增强及内部不均匀增强,可见片状未增强区。恶性组病灶的平均始增—峰值时间为9.94±2.46s,对照组的平均始增—峰值时间为13.37±4.27s,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病灶的峰值强度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747,p<0.01)。 结论: 在CEUS中,不同病理类型的FLPs增强表现不同,其对病灶的鉴别诊断有价值。CEUS可良好地反映病灶的微循环灌注,恶性病灶的造影剂灌注时间短,可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依据。CEUS能评价病灶的血管生成情况,在病灶的分期及预后评估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湖北教育版《艺术》教材在国际性的理念、综合性的内容、参与性的手段、创造性的目标、系统性的布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据此开展教学,需解放思想,消除实践处理的顾虑,该
“尊重学生”在教育界是个耳熟能详的话题,尤其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尊重”更是教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常话,但何谓尊重,如何使尊重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