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丹红注射液(DanHong Injection,DHI)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治疗脑缺血性卒中,本研究主要运用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讨DHI治疗脑缺血性再灌注的关键靶点及相关作用机制,进一步实验证实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丹红注射液运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medical intervention Datebase,TCMID)在线数据平台分别检索丹参,红花筛选丹红注射液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在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检索脑缺血再灌注,将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筛选出来,将得到的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中Cluego插件对丹红注射液组作用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及相关通路富集分析。以得到的关键靶点为理论基础,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实验验证,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大鼠脑梗死体积变化以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经筛选得到65个丹参有效活性成分,22个有效红花活性成分,获得367个红花有效成分潜在靶点,354个丹参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2.通过合并数据库信息,得到脑缺血性卒中3951个相关靶点信息,与丹参及红花的潜在靶点合并得到161共同靶点。3.生物功能主要在细胞凋亡调控,RNA聚合酶ll调控pri-miRNA转录,神经炎症反应,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与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线粒体外膜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控等。4.KEGG pathway富集分析主要集中肿瘤,炎症,血管新生,细胞凋亡等方面。肿瘤信号通路、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此外还有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5.通过对3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段标准神经行为学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标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分观察,模型组,DHI组在24h,48h评分未见差异,72h时,与模型组相比,丹红注射液组有明显差异(P<0.05)。6.通过对3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2h TTC染色的观察,假手术组无梗死灶。模型组中可见白色梗死区域。与模型组相比,DHI组白色梗死区域较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通过对3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2h HE染色的观察,假手术组细胞膜正常,分布均匀,细胞膜及细胞核完整。模型组中,有明显组织结构异常,结构紊乱,细胞分布不均匀,可见大量细胞核移位及固缩,无细胞结构。DHI组中同样可见组织结构异常,细胞结构乱,细胞分布不均匀,可见细胞核移位及核固缩,但相比模型组,DHI组可见异常变化较少。8.通过对3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2h凋亡细胞的观察,假手术组未见Tunel阳性染色细胞,模型组中可见Tunel阳性细胞。DHI组中,可见Tunel阳性染色细胞,较模型组减少。9.通过对3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DHI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72h的VEGF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缺血再灌注后72h的VEGF表达上调(p<0.05)。结论:1.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核心靶点有JUN、AKT1、RELA、VEGF、MAPK、MAPK8、IL6、ESR、FOS、CYNNB1。2.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主要生物功能主要在细胞凋亡调控、神经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控等。3.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主要核心靶点KEGG pathway富集分析,主要与炎症,血管新生,细胞凋亡相关。4.丹红注射液降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NSS评分。丹红注射液减少大鼠脑梗死缺血再灌注区梗死面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区的凋亡细胞。5.丹红注射液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梗死区VEGF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