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位居癌症的第二位。近年来治疗肝癌的手段在不断的发展,介入治疗手段的出现使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对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放射科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的随访资料分析,旨在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以明确哪些是预后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适应证、提高介入治疗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放射科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利用Epidata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导出后,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描述肝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其次估计其生存率,筛选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肝癌患者随访研究采用生存分析。包括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预后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分组变量之间生存曲线的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肝癌介入治疗生存率的因素。结果(1)共收集的200例肝癌患者中,男159例,占79.5%,女41例,占20.5%。年龄集中在32-95岁(60.70±10.325)岁。手术方式为肝动脉化疗(TAI)的35例(17.5%),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165例(82.5%)。(2)有乙肝病史或家族史的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高压、门脉癌栓和肝外转移的比率较大,HBsAg和AFP阳性率较高。肝细胞型腺癌患者合并门脉高压、肝外转移的比率较大,HBsAg阳性率较高,供血较丰富。大体分型为弥漫型的肝癌患者合并门脉高压、肝外转移的比率较大,HBsAg阳性率较高。(3)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月),1年生存率为79%,2年内生存率为33%,3年内生存率为8%,4、5年内的生存率降低为4%,7年内降为O%。(4) 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显示可能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有:伴随疾病、家族遗传史、肝区肿块、门静脉高压、组织学分型、大体分型、与周围组织关系、门脉癌栓、肝外转移、AFP、手术方式、供血情况。(5)Cox回归进一步筛选出影响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门静脉高压、大体分型、组织坏死、肝外转移、HBsAg、供血情况。提示有门静脉高压、组织坏死、肝外转移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大体分型为小癌型、HBsAg阴性、血供丰富的癌肝癌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结论对于大多数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相对安全、有效,本次研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年。乙肝传染史、肝癌家族史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组织学分型中肝细胞型腺癌预后最好,大体分型为小癌型的肝癌患者预后生存率最高,其次为块状和结节型,弥漫型癌预后最差。合并肝外转移、门静脉癌栓、HBsAg阳性的PLC患者生存率较低。血供丰富型肝癌采用TACE方法治疗,其疗效明显高于少血供型肝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门静脉高压、大体分型、组织坏死、肝外转移、HBsAg、供血情况为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无门静脉高压、大体分型为小癌型、无组织坏死、无肝外转移、HBsAg阴性、血供丰富的肝癌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