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机制--基于融资约束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中介效应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40余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高速经济发展后,中国近几年已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升级、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各自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在经济转型期完成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或战略转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并购就成为了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自2010年以来,中国并购市场总体虽然处于曲折上升的态势,但却在大多数的并购活动中伴随着非理性的“高溢价”、“高估值”现象。高溢价并购带来的巨额商誉资产,一方面意味着并购双方对未来“超额收益”的信心以及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看好;一方面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埋下了隐患,巨额的支付价格影响了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自2016年起,上市公司开始大规模计提商誉减值,个别企业因商誉的减值计提引发了股价崩盘,异常的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应,也使得社会开始关注高溢价并购行为带来的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水平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者大多对企业风险进行必要的分类以便于研究,但本文认为企业风险是由多个影响因子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将企业风险作为一个整体来度量更符合现实状况。但为了探究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机制,本文在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选取中介变量时从企业财务风险中选取融资约束指标、从企业经营风险中选取产品市场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以探究超额商誉影响企业风险的相关路径。在企业外部环境中,当溢价并购带来的超额商誉信息被企业外部市场完全消化后将会给予其相应的反馈,反馈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投资者以及银行等)对企业的评价,进而影响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在企业发展所需的外部资源中,外部资本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8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3.01%,可见外部资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融资水平既衡量了企业获取资本的能力,也是企业风险水平的直观体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不仅大量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融资约束困境,就是各大企业也会因资金链的问题而引发破产清算,故企业想要实现自身战略目标必须具备强大的“吸金”能力,当企业无法获取充足的外部资源进行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和扩大再生产以实现规模经济时,企业的风险水平将会提升。在企业内部环境中,当溢价并购行为产生超额商誉时就意味着企业支付了过高的交易价格,从而浪费了内部资源,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抑制了企业整合资源发挥并购协同效应的能力,形成了企业的经营负担。产品市场竞争力集中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情况,是企业战略实行的输出结果。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生存能力的见证,当企业具备强大的产品市场竞争力时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占有份额或者更高的收入增长率,强力的“输出端”保证使得企业将形成良性的经营循环,减弱了企业的风险水平,而超额商誉不仅反映企业对于并购协同效应的高估,还给企业带来经营上的负担,减弱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导致企业风险水平的上升。
  由此本文基于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融资约束的视角去探求高溢价并购行为带来的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水平的影响机制。首先,本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梳理,总结前人的成果并在其基础上展开研究;其次,准确界定了主要研究变量的本质内涵,参考已有文献选取合理的研究方法、度量指标以及控制变量;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在进一步分析中探究了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Wind数据库、CSMAR数据库和手工收集数据的方式选取了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数据和年度报表数据,采用实证的方式分析超额商誉对于企业风险水平的影响,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超额商誉对于企业风险水平的影响路径,又在进一步分析中研究了内外部治理机制对影响的调节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商誉合理性进行划分,以模型预测的方式度量超额商誉,以“发现影响—分析路径—治理机制”的思路进行研究,对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丰富了对商誉经济后果的研究。本文得出结论:(1)中国A股上市公司在溢价并购活动中带来的超额商誉将会显著的提高企业风险水平,且在三年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得出超额商誉的产生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而企业融资难度的提升又会导致企业风险水平的上升;(3)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得出超商誉的产生将引起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而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将会显著的提升企业风险水平。此外,在进一步分析中还发现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将会抑制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的提升。
  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商誉和企业风险的研究,以企业风险的视角去考察商誉问题,以特定会计信息的视角去考察企业风险问题,拓展了两个研究领域的边界。在实践上对于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深入理解溢价并购带来的超额商誉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和作用机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为投资者优化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者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股市暴涨暴跌频发,尤其是股价暴跌事件层出不穷。由于它极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并且可能危害实体经济的运行,所以这一现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此,研究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可能致因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存在,公司管理者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声誉的考虑,会产生掩盖公司负面信息的动机和行为,负面信息的持续累积和集中释放,造成
学位
民间诉讼是我国金融、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债权人诉讼。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对于债权人合法权利的保障不容忽视,这也体现了法制化的进程。同时,债务人在被诉讼前后的行为变化以及公司政策调整,直接反映了法制化的效果。  债权人保护制度成为债权人关注的重要部分,而诉讼则是债权人在保护和实现民间借贷债权过程中最为有效的维权方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占民事诉讼案
学位
设立科创板并在科创板试行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标志着我国股票的发行环节实行注册制进入正式试水阶段。与实行核准制的其他板块的企业上市时主要注重利润指标不同,试行注册制的科创板更加注重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上市指标采用了利润、市值、营业收入、现金流、研发投入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多种上市标准模式。多种上市标准给予了新兴科技公司更多包容性,很多上市企业还处于初创期,现阶段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很低
学位
自1998年国家颁布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房地产正常的运行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数据显示,房地产在开发与销售过程中所利用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达总资金用量的75%以上,表明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房地产的主要资金供应者。过度的依赖银行机构贷款已成为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普遍现象,这意味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的价格波动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回顾历次金融危
学位
非效率投资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表现为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两种情况。近年来,企业间投资不足的现象愈加严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出台了“四万亿”投资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效率。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会损害企业价值,影响其长远发展。在引起企业投资不足的众多因素中,从债权人角度出发,融资约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债权人作为企业资金的主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加快转换,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新动能快速崛起。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驱动力。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科技创新,自2008年起就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于符合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与补贴。在2015年正式确立“2025中国智造”战略,更是凸显了国家对于高精尖制造领域的重视。但高新技术企
学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若企业不顺应创新发展的潮流,则很快会被时代淘汰。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研发支出的影响,企业投入的研发支出越多,就越有可能实现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的研发投入往往会受到高管决策的影响。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两权分离导致企业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
学位
根据WIND咨询统计,截止2019年12月中旬,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3093家,质押股数达到5862.16亿股。尽管质押业务受到广泛追捧,股东可以通过质押股权获得大量资金,但是股价下跌、股权质押爆仓、资金链断裂等消息也频频出现。因此,股权质押带来的经济后果也值得重点关注。  目前,对于股权质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质押的动因,以及其对公司价值、盈余管理、市场反应、企业现金流量、股利政策等问
学位
自2006年以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完成,结束了上市公司两类股份、两种价格并存的历史,使得股票进入全流通时代,同时随着股权质押管理流程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现象逐年增多。2018年末处于股权质押状态的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比例高达68.6%,存在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中,大股东股权质押占比76%,股权质押已经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第一大股东的重要融资方式。相比于其他融资方式
学位
2019年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的爆发,再次引起公众对第三方外部审计的思考。在“康得新”事件之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有关第三方外部审计的丑闻层出不穷,外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的监管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企业与社会各方开始逐渐认识到仅靠外部的约束是无法完全规范企业的运营,企业需要加强自我约束。因此众多企业开始逐渐重视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这也引起了学术界与实务界对内部审计在企业中作用的研究与探讨。内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