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酰离子与细胞色素b5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594825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铀以正六价 U(VI)氧化态形式最为稳定,形成水溶性很高的铀酰离子(UO22+)。UO22+具有很高的生物学毒性,原因在于UO22+能与生物体内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破坏这些蛋白质的正常生物功能。细胞色素b5(Cyt b5)是一种血红素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的微粒体和线粒体外膜中,执行电子传递功能。此外,Cyt b5在细胞凋亡中也可能执行着重要的生物功能。研究表明UO22+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与表面的一系列酸性氨基酸(如天冬氨酸等)形成配位作用;而Cyt b5蛋白表面分布有众多的酸性氨基酸,形成所谓的“酸簇”。基于这些信息,我们意识到,在生物体内,UO22+极有可能与Cyt b5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对Cyt b5的结构及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从理论结合实验开展了这一方面的研究。理论上,我们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UO22+与Cyt b5及其突变体蛋白Cyt b5 H39S的相互作用,获得了实验中很难获得的UO22+-Cyt b5和UO22+-Cyt b5 H39S复合物的理论结构,为实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实验上,我们首先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监测了UO22+对Cyt b5及其突变体蛋白Cyt b5 H39S蛋白结构的影响。紫外光谱中,在UO22+的滴定过程中,尽管 Cyt b5光谱峰仅有轻微的变化,但其突变体蛋白Cyt b5 H39S的光谱峰却明显的降低,说明UO22+确实与Cyt b5表面存在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中,在UO22+的滴定过程中,Cyt b5的内在荧光(Trp22)出现一定程度的猝灭,而Cyt b5 H39S的内在荧光(Trp22)有所增强,说明UO22+对Cyt b5 H39S结构影响较大,Trp22更暴露于溶液。其次,我们分别利用光谱动力学和循环伏安电化学测定了UO22+与Cyt b5及其突变体蛋白Cyt b5 H39S相互作用后催化活性以及电子传递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UO22+的加入会降低Cyt b5 H39S的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说明UO22+会改变Cyt b5 H39S催化活性中心的结构。此外,UO22+与Cyt b5蛋白相互作用也影响到其电子传递性质,Cyt b5的氧化还原电位随着UO22+的加入出现向正向移动。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的UO22+-Cyt b5相互作用的研究,将为UO22+引发细胞凋亡的事实提供内涵,也为UO22+的生物学毒性提供重要的信息。
其他文献
英语一直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扰的学科,然而初中英语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过渡阶段。目前许多初中为了改变这个现象,不断的去寻求更好的手段,力求提高初中学生的成绩,有的从教师方面下手,有的从教学方法方面下手,各式各样的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具有声形并茂的技术,能把各种图片与声音汇集于一体,让学习英语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对学习英语最大的帮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