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农药为配体与金属离子反应形成金属配合物可以控制农药缓慢释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作物的药害,扩大农药的应用范围。戊唑醇(teduconazole)属于三唑类麦角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小麦雪腐病(Typhula incarnata lasch)、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等植物病害。己唑醇(hexaconazole)是另一种重要的三唑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黑腐病(Guignardia bidwell)、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等,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铲除作用。本文将戊唑醇、己唑醇与6种金属离子反应,设计并合成了22种金属配合物,并研究了金属配合物的缓释性能及杀菌活性。首先对戊唑醇、己唑醇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开展了研究。以戊唑醇、己唑醇为配体与含Cu(Ⅱ)、Zn(Ⅱ)、Mn(Ⅱ)、Ni(Ⅱ)、Co(Ⅱ)、Ag(Ⅰ)6种金属离子的13种无机盐反应,合成了22种金属配合物,并采用原子吸收、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合成的戊唑醇、己唑醇金属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推测配合物组成与结构,戊唑醇与Zn(Ⅱ)、Cu(Ⅱ)、Co(Ⅱ)为2:1配位,与Mn(Ⅱ)为3:1配位,与Ni(Ⅱ)为4:1配位,与Ag(Ⅰ)为1:1配位。己唑醇与Zn(Ⅱ)为2:1配位,与Co(Ⅱ)为4:1配位,与Ag(Ⅰ)为1:1配位,与CuCl2为4:1配位,与Cu(OAc)2和Cu(NO3)2为2:1配位。对戊唑醇(L1)、己唑醇(L2)金属配合物缓释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原子吸收仪检测金属配合物CuL21Cl2与CuL22(OAc)2-3H2O在水中的释放趋势,发现两种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释放趋势相似。在25℃的静态水中,CuL21Cl2在20h时释放出50%的配体L’,72h时释放配体98%。CuL22(OAc)2·3H2O在10h时释放出50%的配体L2,84h时配体的释放率接近100%。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各戊唑醇、己唑醇金属配合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蔬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a)、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水稻恶苗病菌(Fussrium moniliforme)的抑菌活性。13种戊唑醇金属配合物的毒力指数为0.66~7.59,多数金属配合物增效显著,其中CuL21(OAc)2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指数达到7.59,AgL1NO3与ZnL21(OAc)2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毒力指数分别达到6.38和6.57。9种己唑醇金属配合物的毒力指数为0.20~5.77,其中CuL22(OAc)2-3H2O对蔬菜灰霉病菌的毒力指数达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