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爱情小说《伤逝》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讲述了受五四运动影响的新青年涓生和子君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与欢悲。歌剧《伤逝》由王泉、韩伟改编脚本和施光南先生作曲,保持小说原有主题不变,把小说《伤逝》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舞台和境界。创作同年,歌剧《伤逝》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进行了首演,在音乐界产生了轰动的影响。著名歌唱家殷秀梅、程志、关牧村、刘跃的出色演唱与作品本身的价值相互映衬,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许多唱段被视为练习和传唱的经典。30多年来历经岁月洗礼,《伤逝》一直保持着经典的艺术魅力,涓生和子君的艺术形象被广大音乐爱好者和学者广泛分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也多次排演了《伤逝》,为民族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作者担任歌剧《伤逝》中男主角涓生演唱的亲身感受,分析涓生演唱方法技巧,探讨并理解涓生人物形象,以期更深刻理解《伤逝》的重要意义,同时将理解和感悟反馈于演唱中,从而更好的提升演唱技艺并塑造更成功的人物形象。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演唱分析的方法,把人物形象分为“三象”:视听具象、个体心象、形而上象,从人物具体的“声”到个体的“心”再到抽象的社会评论观,对涓生的主要唱段进行了分解与探讨,并从舞台视角、情感视角和历史视角讨论了角色理解与演唱效果的关系,对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发掘其艺术价值,以实现歌唱艺术的深入理解与认识,本文为更好的演绎歌剧主人公形象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