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融资渠道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股权质押这一特殊融资方式逐渐在资本市场火热起来,股权质押使得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进行了分离,加剧了代理冲突,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的熊市使得股权质押公司无力追加抵押品而被平仓,引起了监管者、利益相关者和学者的关注。股权质押作为大股东的个人财务行为,为何会使企业频发风险?这和大股东在公司发展决策中的特殊地位密切相关,股东的财务行为会对公司的战略决策产生何种影响,是通过何种机理进行影响,本文主要从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影响的视角展开了探讨。创新在当代企业改革升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型企业有利于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进行蜕变,研究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对于政府推动创新、加强投资者保护和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股权质押缓解了资金约束,按理能够有助于企业增加更多的创新投资,但事实并非如此,对股权质押大股东而言,股权质押带来了控制权转移的风险隐患,且丧失现金流权后与中小股东目标发生了偏移,大股东在进行创新投资决策时考虑因素更加复杂,是出于攫取额外收益的目的、维护自身地位的目的,还是决策的短视心理、考虑创新投资本身的高风险,还需要对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机理进行进一步探讨,通过理论和文献梳理,本文选取了企业留存的现金等价物即现金持有这一特殊视角。本文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检验的研究方法,先对股权质押、企业现金持有和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梳理,试图厘清三者关系之间的理论支撑和逻辑,结合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质押机理、信号传递理论、创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现金持有理论提出了假设。本文先探讨了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然后从企业现金持有的视角着手,分析股权质押后企业现金持有的表现,并深入分析股权质押、企业现金持有与创新投资之间否存在内在联系,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面临治理结构不同的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并对现金持有策略选择对企业价值传导效应进行了检验。在具体实证检验时选取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数据作为观测值,通过Excel进行筛选剔除得到了本文的研究样本,并利用Spss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随后借鉴国内外的模型进行修正,通过Stata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稳健性检验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1)大股东股权质押会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投资;(2)股权质押会对企业的现金持有带来负向影响,即质押后两权分离的大股东更多出于利益侵占动机,攫取上市公司资金,形成“掏空效应”;(3)企业现金持有在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4)大股东持股比例的适度提高和非两职合一有助于缓解股权质押和创新投资之间的负向关系,即持股比例适度提高会有助于股权质押大股东减少短视行为,非两职合一状态下股权质押大股东在进行利益侵占的有关决策时遇到的阻力更大。(5)股权质押后大股东调整了公司的现金持有策略,会通过干预企业的现金持有进而对企业价值产生消极影响。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经济后果影响的研究视角,为监管股权质押公司以及完善股权质押公司的内部治理提供方向,未来考虑可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探讨各种影响机理下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的程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