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M-48系列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kuaile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孔材料由于其长程有序性、大比表面积和窄的孔径分布,在吸附分离、催化、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控制介孔结构以及合成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掺杂介孔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首先尝试用不同链长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nTMABr,n=12,14,16,18)或加入三甲苯作扩孔剂,在加入NaF的条件下合成不同孔径的MCM—48,希望在得到高水热稳定性的MCM—48的同时,调节其孔径。表征结果显示,在CnTMABr-NaF体系中,可以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合成不同孔径的MCM—48。用烷基链含14、16和18个碳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介孔二氧化硅孔径分别为2.5、2.7和3.0nm。在相同条件下,用C12TMABr作为模板剂,合成的介孔结构很不规整。用C16TMABr作模板剂,加入相同摩尔量的三甲苯,介孔结构转变成了MCM—50,在此体系中不加F—则得到了立方介孔结构。 鉴于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合成的介孔材料孔径调节范围较窄(2-3nm),本文还用三嵌段共聚物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作为模板剂,正丁醇作助剂,合成出了较大孔径的类MCM—48介孔二氧化硅,并通过调节pH值直接合成了其铬掺杂物。反应体系中,Si/Cr摩尔比为10~80。产物的真实Cr含量用原子吸收光谱(ICP—AES)测得;通过小角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的表征表明,产物具有规整的三维立方介孔结构,孔径最大可达10.7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电子顺磁共振和广角XRD表征显示当掺杂量较小时(Si/Cr>30),铬的存在形态为Cr(Ⅵ)和Cr(Ⅴ),当掺杂量较大时,产生Cr(Ⅲ)。 本论文的最后部分用上述铬掺杂的大孔径三维立方介孔二氧化硅催化氧化环己烷,分别采用H2O2及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环己烷的最高转化率为53%。相对于使用H2O2作为氧化剂,使用TBHP可以获得更高的环己酮选择性(86%)和更少的副产物(7%)。对于不同铬掺杂量的样品,使用H2O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主要产物都是环己醇和环己酮。催化实验结果显示,氧化剂有一个最佳的添加量。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在金属硫化物催化剂上COS合成反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进料比、温度、空速、催化剂硫化的完全度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分别对商品催化剂及自制催化剂上COS合成的本征动
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长碳氢链或碳氟链和季铵化中心,末端为多羧基的树枝状酰胺型两亲分子。首先以长碳链胺和丙烯酸甲酯为起始原料,采用发散合成法,尝试了多条路线和不
  下地壳的含水性和变形研究对探讨岩石圈变形方式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观念认为,大陆岩石圈强度轮廓为“果酱三明治”式(即下地壳力学强度相对较弱,而上地壳和地幔岩石
罐式煅烧炉煅烧石油焦的生产过程并不复杂,但影响煅烧条件的因素很多,难以通过常规控制方法实现过程稳定化控制。因此,将优化控制理论和技术应用到石油焦煅烧过程,对提高煅后焦质
当今原油价格波动较大,炼好每吨油使生产效益最大化,是各石化企业的艰巨任务。润滑油是四大石油产品之一,润滑油基础油加工工艺优化及相关技术的改进对提高润滑油产品质量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