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视角下《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脏话”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是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最具代表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历史的经典作品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和热爱,但是主人公霍尔顿的“脏话”语言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作为引导美国文学创作新潮的作品,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已有很多研究。但是从语用学的角度鉴赏这部小说却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在对话中的“脏话”语言进行详细分析,并认识“脏话”背后霍尔顿的形象。本文对Jerome David Salinger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简要介绍,回顾《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基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立奇的礼貌原则分析霍尔顿“出口成脏”的语言特征。即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和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探讨霍尔顿带着“脏话”违反合作或礼貌原则的原因,以及“脏话”背后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一、霍尔顿为什么违反合作或礼貌原则时使用“脏话”?二、通过违反上述原则,霍尔顿的“脏话”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本文认为,霍尔顿在对话中使用“goddam,hell,bitch”等脏话,有意地违反了合作或礼貌原则,其是要发泄压抑在心中不满,愤怒,害怕的情绪。霍尔顿通过叛逆的“脏话”来掩盖内心的孤独,抗拒和无奈,即使霍尔顿厌恶虚伪的成人世界,向往着内心的美好,却摆脱不了世俗的生活。从而塑造出霍尔顿作为一名孤独的守望者、成人世界的抗拒者、以及社会的妥协者的人物形象。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分别为汉韩语"冷"、"凉"系列温度词和含有"冷"、"凉"温度词的汉韩熟语。而汉韩语"冷"、"凉"系列温度词又由汉韩语"冷"、"凉"基本温度词及在此
根据国际标准不断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结合创新技术前进方向,分析我国银行卡支付交换标准多种格式并存、传统标准限制业务发展等问题,提出统一数据格式、降低开发难度、提供
细节提问,往往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笔者试图在对"细节提问"进行名词界定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来探讨"当下语文教师细节提问的负面存在"、"细节提问应遵循的原
通过母本不同时间打薹对宁杂9号较早开花的母本植株进行花期调控,结果表明:母本以2月20日为最佳打薹时间,植株推迟5d开花,开花天数为29d,与父本花期吻合较好,母本单株有效分枝个数
目的建立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空白值低的测定水中总铁的方法。方法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Tween20)作助溶剂对硫氰酸钾比色法做进一步改进。结果改进后的方法测定水中
文化与交际彼此相连,密不可分。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美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通常给中美文化成员的交际带来误解和冲突。霍尔提出了高低语境交流模式的概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