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是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最具代表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历史的经典作品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和热爱,但是主人公霍尔顿的“脏话”语言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作为引导美国文学创作新潮的作品,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已有很多研究。但是从语用学的角度鉴赏这部小说却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在对话中的“脏话”语言进行详细分析,并认识“脏话”背后霍尔顿的形象。本文对Jerome David Salinger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简要介绍,回顾《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基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立奇的礼貌原则分析霍尔顿“出口成脏”的语言特征。即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和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探讨霍尔顿带着“脏话”违反合作或礼貌原则的原因,以及“脏话”背后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一、霍尔顿为什么违反合作或礼貌原则时使用“脏话”?二、通过违反上述原则,霍尔顿的“脏话”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本文认为,霍尔顿在对话中使用“goddam,hell,bitch”等脏话,有意地违反了合作或礼貌原则,其是要发泄压抑在心中不满,愤怒,害怕的情绪。霍尔顿通过叛逆的“脏话”来掩盖内心的孤独,抗拒和无奈,即使霍尔顿厌恶虚伪的成人世界,向往着内心的美好,却摆脱不了世俗的生活。从而塑造出霍尔顿作为一名孤独的守望者、成人世界的抗拒者、以及社会的妥协者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