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平衡测试法是一种新型的试桩技术,具有方便、快捷、耗费成本低等特点。虽然我国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给出了确定自平衡测试法试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方法,但没有给出确定整桩Q-S曲线的方法,然而自平衡测试法的试验结果的转换方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上桩侧摩阻力和与传统测试法的发挥方式的差异,所以自平衡测试法的关键在于上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本文对自平衡测试法上桩和一般试桩的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自平衡测试法上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发挥特点和不同相对桩—土刚度比条件下侧摩阻力、轴力、截面位移的变化情况。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加载方式下的桩体和自平衡测试法上桩的侧摩阻力工作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归纳得出不同加载方式间的主要区别和影响因素。在位移协调的假定条件下,采用荷载传递法对上桩的荷载传递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推导。然后建立了用于模拟自平衡测试上桩和一般试桩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证明了自平衡测试法上桩的荷载传递方式与传统加载方式的差异。在本文的ANSYS分析模型中,采用可以视为位移协调的灌注桩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特点将模型简化为上桩、土体、桩—土接触带的对称模型;通过使用普通单元对桩—土接触带薄层单元进行弱化处理,即采用低弹性模量的材料的方法来模拟桩—土间在大荷载下的相对滑动;使用D—P模型来针对自平衡测试法和传统试桩法的主要区别处即上桩的受力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归纳出桩正摩阻力和负摩阻力的发挥规律。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自平衡测试法与抗拔桩的桩体受力状态的区别及桩侧负摩阻力的相似性。最后本文介绍了自平衡测试法的试验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分析了目前采用的两种Q-S曲线拟合方法的优缺点。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国内外再生混凝土梁试验数据的统计结果,对按现行规范GB50010设计的再生混凝土梁受弯和受剪进行了可靠度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1)对再生混凝土梁受弯试
钢筋混凝土连肢剪力墙的洞口连梁是高层建筑中用以抗震的重要构件,起着在墙肢之间传力的纽带作用。在地震作用时,合理设计的剪力墙连梁首先屈服,通过塑性铰来耗散地震的能量
目前,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主要侧重于K型网壳结构,而对短程线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很少,因此,本文对该结构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
几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踏步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革新与进步,空间结构也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与更广泛的应用。现阶段,空间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型体育
岩石内部含有大量的微观、细观缺陷(损伤),它们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分形几何是定量描述岩石材料损伤断裂宏观、细观、微观力学行为的有力工具。与其它方法相比,分形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经常采用的结构构件,它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有一种在楼板角部上下贯通的斜裂缝较常见,由于楼板的开裂而造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建筑物的高度、跨度不断增加,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建筑的要求。因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底部柱子所受的轴向压力很大,如仍采用普通的
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是对钢管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创新,它是在薄壁方钢管的内管壁设置钢板纵肋,再由混凝土填充至钢管内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带肋方钢管混凝土
分离式和整体式增层结构体系是工程实践中采用的加层结构形式,由于分离式增层结构体系中的新增套建部分与一般新建房屋相同,因此可参考相应规范对其进行抗震设计;而整体式增
本课题通过试验的方法对碾压橡胶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研究。得出了碾压橡胶混凝土的工作性变化规律,强度变化与水灰比和橡胶颗粒含量的关系,弹性模量随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