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与私之间:金庸“射雕”三部曲新探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作为左派报人的金庸开始投身于武侠小说的写作。一方面这些小说作为文学作品,展现了金庸高超的文学艺术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些小说也于有意无意中透露出金庸本人对现实的思考。本文认为了解金庸小说必须从了解金庸写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时局入手。本文以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为例,将之与金庸生平和当时的政治时局进行比较,并参考金庸的社评与散文作为佐证,分析金庸在创作过程中所反映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演变。  金庸写《射雕英雄传》时,小说刊登在左派的《香港商报》上,同时金庸正在香港的左派长城电影机构工作。本文第一章即认为在小说中金庸构建了一个黑白分明、大公无私的二元世界,这种小说建构与当时金庸的生存状态有着重要关联。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时正是新中国开始建设的时期,国家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此时的金庸对左派思想充满信心,因此他怀有积极的态度,相信左派所坚持的、宣传的黑白分明、大公无私的价值观念。  等到金庸写《神雕侠侣》时,他已经离开了左派机构,不再有宣传大公无私的义务。所以第二章中发现,相较于《射雕英雄传》的二元世界,《神雕侠侣》强调的是“私人世界”的重要性。这一章中将通过分析在《明报》创立时期的金庸如何在大跃进、大饥荒背景下对唯有大公的二元世界的简单建构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又如何体现在小说中。  第三章以《倚天屠龙记》为中心,发现在小说中除了延续之前《神雕》的主旨,即强调“私人”领域的“情”之外,又重新开始强调“私”必须团结组成“公”的重要。本文从小说的写作背景和金庸的社论入手,看到这时候正值大陆难民涌入香港,这一时期的《倚天屠龙记》所要表现出的“公”便具有了对抗灾难的性质,不是如《射雕》的大公无私,而是同舟共济。小说里的“私”除了权利外,开始出现了义务、责任、限制。  通过对小说写作背景、小说内容进行交叉比较,可以看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小说经历了一个由公到私,再由私到公的发展过程。而这三部小说所体现的价值观之变化,有助于重新理解当时历史情境下,以金庸为代表的香港知识分子对时局的思考,和广大华侨对待祖国的复杂情感。
其他文献
该文认为,建国初期儿童文学中出现的儿童形象与当时的文艺思潮、作家的创作意识及人们普遍的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该文从人物类型的角度,分析了建国初儿童文学中的四
电化教育手段的逐渐推广使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电化教育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增
《江泽民文选》是江泽民同志呕心沥血之力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之结晶。《江泽民文选》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不断发展着的
冯至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和作家.对诗人的艺术和精神成长、演变过程的把握,也是对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把握;冯至的精神历史,反映了二十
"认识你自己"一直是为学界中人所探索的一个古老命题.捷克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作为现代文化演革的一个见证才和参与者,以自己的小说对人以及人的地位进行了嘲笑与沉思.笔
人民日报社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遵循“公开招考也许不能保证选拔到最好的人才,但可以避免平庸”的信念,顶住各种人情压力和质疑,不断完善和规范招考的方式
学位
刘禹锡一生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研读佛典,精通义理,结交禅僧;他的人生观、哲学观、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都与禅宗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专门论述禅宗与刘禹锡关系的论著却比较
潘之恒是明代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评论家,他的戏曲评论已引起广泛的注意.但潘之恒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多年来,学界对此缺乏应有的研究,本着"知人论世"的宗旨,文章较为详细地考察
目的:建立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及水源水中氯苯系化合物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顶空气相色谱,中等极性毛细柱(DB225,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