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相关因素对脉压变异率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的影响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an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保留自主呼吸对脉压变异率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的影响目的:探讨容量辅助/控制(VAC)模式通气时,保留自主呼吸对脉压变异率(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单中心研究。纳入2020年12月01日至2022年02月28日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VAC模式通气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排除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入组后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首先在不改变原有呼吸机参数的条件下,稳定通气5分钟,记录最后1分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PPV和心输出量(CO)等;同时记录呼吸参数,包括口腔闭合压(P0.1)和呼气末阻断压(Pocc)等,然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0-200ug抑制自主呼吸,稳定通气5分钟,记录最后1分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最后行补液试验,在10分钟内静滴生理盐水250ml,补液前后通过经肺热稀释法测量CO,以心输出量的变化率(Δ CO)作为评估容量反应性的金标准,ΔCO≥10%为有容量反应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反映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通过约登指数法获取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最佳阈值。将患者分为四组:真阳性组(TP)、假阳性组(FP)、真阴性组(TN)与假阴性组(FN)。分别对比TP与FP组、TN与FN组之间的呼吸参数,找出保留自主呼吸时影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各因素对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影响。结果:1.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本实验共纳入168例患者,其中有容量反应组45(26.8%)例,无容量反应组123(73.2%)例;有容量反应与无容量反应组年龄、身高、体重、基础疾病、诊断构成、入组时心率(HR)、血压(BP)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容量反应组入组时乳酸值(Lac)显著高于无容量反应组(P<0.05)。2.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容量反应组补液前PPV及SVV明显高于无容量反应组,SBP、CO及SV明显低于无容量反应组。有容量反应组补液后SBP、MAP、CO及SV明显升高、PPV明显下降。无容量反应组补液后SBP、DBP、MAP及CVP明显升高,PPV明显下降(P<0.05)。3.呼吸参数有容量反应组与无容量反应组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呼气末阻断气道压下降值(APocc)、P0.1等呼吸参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4.有无自主呼吸条件下PPV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当患者保留自主呼吸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749(0.677-0.813)(P<0.0001),最佳阈值为9.5%,敏感度为68.9%,特异度为78.1%;无自主呼吸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03(0.735-0.860)(P<0.0001),最佳阈值为9.5%,敏感度为62.2%,特异度为87.8%。与有自主呼吸相比,无自主呼吸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4)。5.保留自主呼吸时影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因素(1)分组情况:真阳性组(TP)共31人(18.5%);假阳性组(FP)共27人(16.1%);真阴性组(TN)共96人(57.1%);假阴性组(FN)共14人(8.3%)。(2)保留自主呼吸时影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阳性的因素与真阳性组相比,假阳性组ΔPocc明显减小,P0.1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0.1和ΔPocc是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其OR值为1.502(1.029-2.192)和0.905(0.845-0.971)。(3)保留自主呼吸时影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阴性的因素与真阴性组相比,假阴性组肺弹性阻力(EL)显著升高(P<0.05),胸壁弹性阻力(Ecw)轻度降低(P=0.05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L和Ecw对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假阴性结果无显著影响,OR值为0.901(0.792-1.026)和1.053(0.986-1.124)。6.自主呼吸驱动强度对PPV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的影响通过P0.1反应自主呼吸驱动强度,通过约登指数计算出P0.1区分真阳性组和假阳性组的最佳阈值为1.2cmH2O,当P0.1≥1.2cmH2O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615(0.479-0.738)(P=0.2105);当P0.1<1.2cmH2O 时,PPV 预测容量反应性的 AUC 为0.788(0.700-0.861)(P<0.0001)。自主呼吸驱动较弱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轻度升高(P=0.1117)。7.自主呼吸努力强度对PPV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的影响通过ΔPocc反应自主呼吸努力强度,通过约登指数计算出的ΔPocc区分真阴性组和假阴性组的最佳阈值为-10.3cmH2O,当ΔPocc≤-10.3cmH2O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 0.673(0.517-0.805)(P=0.0840);当ΔPocc>-10.3cmH2O 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771(0.687-0.842)(P<0.0001)。自主呼吸努力较弱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5)。结论:容量辅助控制模式通气保留自主呼吸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降低,但自主呼吸驱动或自主呼吸努力较弱时,PPV对容量反应性仍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第二部分呼吸力学参数对脉压变异率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的影响目的:探讨容量辅助/控制(VAC)模式通气时,呼吸力学参数对脉压变异率(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单中心研究。纳入2020年12月01日至2022年02月28日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VAC模式通气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入组后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放置食道导管测量胸腔内压;通过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0-200ug抑制患者自主呼吸,在不改变原有呼吸机参数的条件下稳定通气5分钟,记录最后1分钟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PPV及心输出量(CO),同时记录呼吸参数,包括潮气量(Vt)、吸气末胸腔内压(Ppl-plat)、呼气末胸腔内压(PEEPpl)等。最后行补液试验,在10分钟内静滴生理盐水250ml,补液前后通过经肺热稀释法测量CO,以补液前后心输出量的变化率(ΔCO)作为评估容量反应性的金标准,ΔCO≥10%为有容量反应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反映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通过约登指数法获取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最佳阈值。将患者分为四组:真阳性组(TP)、假阳性组(FP)、真阴性组(TN)与假阴性组(FN)。分别对比TP与FP组、TN与FN组之间的呼吸参数,找出无自主呼吸时影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呼吸力学参数;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各因素对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影响。结果:1.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同第一部分实验2.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容量反应组补液前PPV及SVV明显高于无容量反应组,SBP、CO及SV明显低于无容量反应组。有容量反应组补液后SBP、MAP、CO及SV明显升高、PPV明显下降。无容量反应组补液后SBP、DBP、MAP及CVP明显升高,PPV明显下降(P<0.05)。3.呼吸参数有容量反应组与无容量反应组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等呼吸参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容量反应组的总呼气末正压(PEEPtot)、吸气跨肺压(Ptp-plat)及呼气跨肺压(PEEPtp)明显高于无容量反应组(P<0.05)。4.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时影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呼吸力学参数(1)分组情况:真阳性组(TP),共28人(16.7%);假阳性组(FP)共15人(8.9%);真阴性组(TN)共108人(64.3%);假阴性组(FN)共17人(10.1%)。(2)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时影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阳性的因素假阳性组的Ptp-plat和ΔPtp稍低于真阳性组(P=0.1323和0.070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tp-plat和ΔPtp不是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阳性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 0.894(0.770-1.039)和 0.882(0.740-1.050)。(3)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时影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阴性的因素假阴性组的ΔPpl明显低于真阴性组(P<0.05),假阴性组的Vt、Ppl-plat等稍低于真阴性组,肺弹性阻力(EL)和胸壁顺应性(Ccw)稍高于真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ΔPpl和Ccw是PPV预测容量反应性产生假阴性的影响因素,OR 值为 0.703(0.523-0.943)和 1.005(1.001-1.008)。5.胸腔内压对PPV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的影响通过约登指数计算出的APpl区分真阴性组和假阴性组的最佳阈值为5.3cmH2O,当ΔPpl<5.3cmH2O 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 AUC 为 0.756(0.663-0.835)(P<0.0001);当ΔPpl≥5.3cmH2O 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 AUC 为 0.970(0.891-0.997)(P<0.0001),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6)。6.胸壁顺应性对PPV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的影响通过约登指数计算出的Ccw区分TN组和FN组的最佳阈值为283.3 ml/cmH2O,当Ccw>283.3 ml/cmH2O 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 AUC 为 0.516(0.259-0.766)(P=0.9235),当 Ccw≤ 283.3 ml/cmH2O 时,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 AUC 为 0.828(0.758-0.885)(P<0.0001),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702)。7.结论: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时,呼吸周期内胸腔内压变化是影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当呼吸周期内胸腔内压变化幅度增大,PPV可更准确地预测容量反应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以跨肺压(Ptp)导向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本科接诊的ARDS机械通气患者10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氧饱和度(SaO2)为依据设置PEEP,观察组52例以Ptp导向选择最佳PEEP滴定法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效果。结果:观察组28d死亡率较对照组低,机械通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
期刊
行政诉讼要实质解决行政争议已是共识,但是,如何在行政诉讼中实现行政争议的实质化解,却是众说纷纭。按照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就是要以行政行为为中心,在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依法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实体合法权益,使其受到违法行政行为侵犯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救济,同时充分运用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最能够实质解决行政争议的审理方式和判决方式进行审理和判决,从而实现行政
期刊
当今社会,由于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特别是青春期的学生,这也给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细致分析初中生的阶段性心理特征,加强家校合作,特别注重家校的沟通艺术,运用规范、合理的管理方法进行班级管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是学生综合发展的主要阶段,作为班主任应当在班级管理中更加细心,紧密和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发挥家校联
会议
大单元下的情境问题式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应课改新要求。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大单元整合、情境创设、设问编制、教学开展及教学评价五个环节,文章重点阐述了情境创设及设问编制的方法,并对情境问题式教学开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和启发。
会议
随着计算算力、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轮“爆发式”发展,计算机辅助人类决策也从“以辅助计算为主”转变为“以辅助提升认知为主”。在军事领域,以决策为中心成为新型作战概念“马赛克战”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各大国装备代差逐渐缩小的新军事格局下,如何更高效、更精准地决策成为各大国新的军事技术竞争点。本文围绕“马赛克战”特征,着眼未来“网式杀伤”的基本作战形式,基于作战环理论,面向“马赛克战”中的杀伤网开
学位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努力向着阳光,张开双臂,拥抱未来,有拔节生长的"成长痛",也散发着独有的光芒,如何在小学高年级的教育中,与学生们进行灵魂成长式的交流,接纳他们的不同,张扬他们的个性,形成有过程,有根源、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成长体系,是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会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班主任所肩负的职责与重任变得更多,同时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与目标也一再提升,班主任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素养与教育能力,才能更好的呵护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发展。为此,班主任除了要有效发挥自身的管理教育工作,还应积极联合学生家长,以家校合作的方式提升管理教育工作的质量。
会议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基于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 LEO)卫星的高精度可信导航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LEO卫星导航的安全可信问题一直阻碍其大规模应用,基于扩频码和导航电文(spreading code and navigation data based authentication proposal, SNAP)认证方案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展现了良好势头.本文的重点是
期刊
主要介绍了生物柴油合成过程中所用的油脂原料、催化剂类型以及用磺酸型固体酸催化合成的生物柴油应用进展,旨在为合成低成本、绿色、高效的生物柴油提供参考。
期刊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被排入到环境中,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些有机污染物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目前最备受关注的。其中,VOCs能够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到人体内,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俗称“三致”效应,当浓度超过了一定限值,人体就会产生不适的感觉,严重时还会引起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土壤风险筛选值,是土壤污染的起始浓度,其可以帮助污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