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师培训是伴随着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浪潮而产生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它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直接目的,主张紧密结合学校及其教师的实际,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教师培训。在我国,有关校本培训的研究颇多,仅从中文期刊网就可查到近200 篇有关校本培训的研究论文。但稍加分析便可发现,大部分研究还处于介绍层次或经验总结,涉及民族地区的仅有3 篇,鲜见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因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加强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更有价值。本文依托教师教育、民族教育及管理学的有关理论,运用调查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校本教师培训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第一部分,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校本培训的内涵、特征、基本要素以及国外校本教师培训的一般理论和实践经验。第二部分,根据实地调查所得材料,综合分析了目前该地区校本教师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校本教师培训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缺乏校本教师培训的科学规划,缺乏校本教师培训的管理保障机制,进而指出了开展校本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三部分,针对目前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比较和借鉴国内外开展校本培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校本教师培训的实施对策:落实培训规划;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与手段;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培训的产生与发展,完善了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但是,任何一种培训模式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因而,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同样,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缺点。与院校培训相比,校本培训其独特的潜在优势体现在:目标的直接指向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组织管理的自我主体性、支持系统的共同协作性、实践性与持续性。但是其局限性也是需要加以清醒认识的,全面推行的难度较大,面临的困难不少:师资问题、教材问题、设施问题等。作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院校培训具有校本培训难以企及的优势:培训力量较强、教学设施较全、管理质量较优。然而院校培训也存在不少弊端:知行脱节、针对性差、训不致用、缺乏实效、工学矛盾和费用不菲。任何过分夸大一方的作用与简单排斥另一方一样,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应该客观地评价各自的优势及其局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把校本培训和院校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