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8月26日和9月21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不久的将来国有商业银行将相继上市,从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拉开了序幕。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并不能保证国有商业银行将会在“绩效”上得到很大改进,国有商业银行要在新的国际金融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还要建立起有效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与我国现有制度环境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和银行治理机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及相应的银行治理机制的完善成为改革的焦点。 本文中,我们是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来对银行治理模式作了探讨。主要研究了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西方典型治理模式的考察与比较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安排与银行治理存在问题的考察、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理想安排以及有效治理模式的选择、应该建立什么样的银行治理结构等问题。 首先,我们对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作了理论研究,指出不同的产权制度及其产权结构会产生不同的产权激励机制,进而决定了公司治理机制及其运行效率的差异。因而,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从根本上受制于产权制度及其结构的优化。然后,通过对股权高度分散的产权结构下“英美银行的治理模式”和股权相对集中的产权结构下“德日银行的治理模式”等两种银行治理模式的特点及其治理绩效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这两种模式都是与其产权制度相适应的银行治理模式,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模式的改革不应当盲目的照搬别国模式,而应当以我国的产权制度及其结构为前提。再次,通过对两种银行治理模式的借鉴,在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安排的历史沿革、银行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安排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安排应当选择以国有股占主导的阶梯形股权结构形式以及在此产权结构安排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将以大股东控股方式为主的“德日模式”作为改革学习的目标。最后,我们在治理结构的构建上提出要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造、建立高效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重设组织框架、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完善治理结构的配套措施等一些创新性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