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增强二极管激光关联光谱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72939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个国家积极采取办法应对,不仅要遏制污染源的排放,更要加强对于污染气体的检测工作。检测污染气体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方法和光学方法。由于化学方法的测量范围小,反应慢,不能直接深入检测污染气体等缺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采用光学检测办法。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降低检测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我们将采用腔增强技术和关联光谱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廉价的多模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开创一种新的检测技术。本文通过对空气中氧气的检测验证了这种新技术的可行性,并且从理论上给予了证明。  本文首先介绍了腔增强二极管激光关联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检测气体浓度的表达式,分析了可延长倍数以及最小可探测灵敏度。考虑了在空气中气体检测的线型展宽问题,以及各种线型展宽对应的具体表达式,为后期处理吸收信号以及相应的理论模拟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实验光路的搭建与设备参数的调节,选择最佳的实验参数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采用正轴和离轴两种检测方案,对于如何消除干涉进行了多种办法的尝试。由于空气中氧气浓度比较大,会出现吸收饱和等现象,所以在测量过程中,通过控制腔长,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并且利用吸收信号与腔长的线性关系,推得腔长为40 cm时的直接吸收信号最小可探测灵敏度为188 ppm,而采用波长调制技术可以使我们的最小可探测灵敏度达到22 ppm。  本文还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哪种办法更加贴合理论数据。通过对无吸收基线光强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开发了基于无吸收信号与吸收线型相结合的基线拟合办法;通过比较不同吸收峰的直接吸收信号的面积比与峰值比,得到面积比更加适用于较强吸收与噪声较大的情况,而峰值比则在吸收较低的时候更加贴合理论。  最后,我们研究了在理论条件下,通过给出相同的初始光强和给定实验上的合理参数,来验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利用已有的HITRAN数据库的信息通过理论模拟来判定实验中所测吸收谱线的归属。并且经过进一步验证得出模拟信号与实验信号误差的来源,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其他文献
光折变空间光孤子是指光束在光折变介质中传播时保持横向尺寸不变的一种非线性光学现象,是介质的光折变效应引起的会聚作用与光束的衍射发散作用相平衡的结果。光折变空间孤子
激光器的发明使得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促进了非线性光学的发展。非线性材料的研究是非线性光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研究材料的三阶非线性折射是非常重要的。为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在金属与电介质接触面传播的TM波。由于拥有在亚波长尺度范围内传导光的能力,表面等离激元波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众多表面等离激元波导中,由金属,低折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