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等离激元微腔共振特性及感应透明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在金属与电介质接触面传播的TM波。由于拥有在亚波长尺度范围内传导光的能力,表面等离激元波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众多表面等离激元波导中,由金属,低折射率材料和高折射率材料组成的混合等离激元波导在束缚与传播距离之间的平衡上被认为具有独特的优势。基于这种原因,本文应用混合等离激元波导结构组成环形微腔来获得更高的品质因数。研究了这种微腔的共振特性,并在微腔周围加入金属纳米柱,讨论了纳米柱对微腔的影响,最后利用纳米柱微腔结构模拟了在波导结构中产生的感应透明现象。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通过改变介质纳米环与金属的相对位置,设计了四种不同结构的介质纳米环-介质-金属混合等离激元环形微腔,计算了在不同结构、不同横向模阶数下共振模式的电场模分布。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当微腔半径、介质纳米环长宽、介质折射率、金属基底与介质纳米环之间的间隙宽度等参数变化时,微腔的品质因数的变化,分析了几何参数对微腔品质因数的影响,并总结了变化的规律。  随后讨论了加入金属纳米柱结构后对混合等离激元微腔共振特性的影响。分别研究了金属纳米柱半径,高度,与介质纳米环之间的距离,金属纳米柱的数量等参数改变时纳米柱微腔品质因数的改变。总结了几何参数不同时微腔品质因数的变化规律,归纳了纳米柱数量和模阶数与品质因数之间的联系,并给出了微腔品质因数较高需要满足的条件。  应用纳米柱微腔结构,研究了在特定纳米柱半径和数量下微腔的共振特性,分析了当金属纳米柱与介质纳米柱之间的距离改变时对微腔共振特性的影响,并将纳米柱微腔放置在波导的一侧,在波导结构中模拟实现了感应透明现象,讨论了纳米柱距离变化时感应透明现象中心透射窗的变化。通过调整微腔结构,设计了双侧纳米柱微腔结构,研究了这种结构的共振特性以及将波导放在微腔中心后产生的感应透明现象,计算了在发生感应透明现象时群折射率的改变,在红外波段实现了光速减慢效应,并与单侧纳米柱微腔结构进行对比。
其他文献
甜高粱是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因其高的光合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物学产量,茎秆中富含糖份,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而被认为是能源植物中强有力的竞争者。由于国内现存的甜高粱遗
反钙钛矿结构锰基氮化物ANMn3(A=Cu、Ga、Al、Zn、Sn等)由于简单的晶体结构、丰富的物理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系统研究了反钙钛矿结构
光折变空间光孤子是指光束在光折变介质中传播时保持横向尺寸不变的一种非线性光学现象,是介质的光折变效应引起的会聚作用与光束的衍射发散作用相平衡的结果。光折变空间孤子
激光器的发明使得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促进了非线性光学的发展。非线性材料的研究是非线性光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研究材料的三阶非线性折射是非常重要的。为
真随机数在统计抽样,随机建模和信息安全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对于无条件安全通信,真随机序列的不可预知性,统计均匀性和产生速率构成了无条件安全性的决定因素之一
材料是制约核能技术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未来先进核能装置材料长期处于高温、应力、强辐照、介质腐蚀等严酷环境下,材料性能恶化将严重威胁核能装置的运行安全,因此快速评估材
日盲紫外辐射由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强烈吸收,在近地大气中几乎不存在。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对该波段的紫外辐射进行探测或者成像,由于不受太阳辐射干扰,其灵敏度和准确度都会大
近几年,随着纳米光子学的发展,微米和纳米尺度微结构特殊的热辐射性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应用,通过红外发射调制可以获得相干
随着临近空间飞行平台的经济效益优势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临近空间飞行平台的发展和使用规划逐渐出台,平流层大气风场探测需求迫在眉睫,临近空间飞行平台的安全飞行需
盾构法是我国修建城市地铁的常用方法,盾构隧道已成为城市重要交通设施之一,当前我国各大城市都面临大规模盾构施工和盾构隧道维护问题。   盾构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