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范生PCK的发展是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发展师范生PCK是师范生培养的核心任务。化学教学论课程是化学师范生PCK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化学教学论课程来研究师范生PCK的发展情况,旨在发现师范生化学教学论课程后其PCK的发展情况,从而为促进师范生PCK发展提出建议,并为后续师范生培养的相关选修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以及职后新手教师PCK的发展起点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师范生PCK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学取向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评价知识以及教学策略知识,并根据师范生学习特点对这些PCK要素的内涵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了师范生PCK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评价刻画师范生PCK发展情况,本研究基于PCK评价指标体系,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从认知发展、应用发展以及结构发展三个不同视角,对师范生经过化学教学论课程学习的PCK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为了评价师范生PCK认知发展情况,本研究开发了李克特量表式PCK测查问卷,经过因素分析,成功萃取出包括全部PCK要素的6个因子(其中教学策略知识分为两个因子:一般教学策略知识和化学特定内容主题教学策略知识);分析显示本研究开发的PCK测查问卷的信效度较高;研究运用该PCK测查问卷选择4个教学班的师范生(有效样本为246名师范生),测查了师范生在课程学习前后对自身PCK的认知情况。测查结果表明,师范生PCK的认知发展较好。课程学习之后,师范生自我评价对PCK五个维度——教学取向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评价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的认知均较课程学习之前有了显著提升,这为后续师范生PCK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其次,本研究对师范生PCK各要素在具体教学设计中的表现水平进行了划分,选择一个教学班(有效样本53人),进一步结合学生深入访谈,对师范生在课程学习前后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评分,并应用Rasch模型对师范生PCK应用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师范生PCK的应用水平得到有效发展,但发展不够均衡,课程学习之前,师范生PCK整体处于1水平,师范生不具有或具有很少的PCK,课程之后,师范生PCK整体处于2水平,师范生具有基本的PCK,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运用PCK各要素到教学设计中。师范生PCK要素发展不够均衡,其中教学策略知识和课程知识发展较好,教学取向知识、学生知识以及评价知识发展不够完善。此外,各二级维度要素发展也不均衡。再次,本研究采用PCK地图工具,选择8名师范生,对师范生的PCK各要素的结构、关联及特点进行了深描分析。研究发现,师范生PCK的结构关联基本建立,但关联的稳定性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教学策略知识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最强,稳定性也最好,师范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此外,学生知识与这两个要素间的关联也较强,表现为师范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因素。然而,评价知识和教学取向知识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关联较弱,而且不稳定;教学取向知识和评价知识是师范生发展的难点,师范生在不同内容主题中的教学取向差异较大,表现不稳定,师范生对于取向知识的掌握尚处于机械模仿应用阶段。此外,师范生在评价知识方面表现明显薄弱,评价维度主要是知识维度,且评价次数少,评价方法单一。基于研究发现与结论,论文对师范生PCK的发展以及当前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提出了建议。最后,论文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